衛戍部隊在幾個月前才達到早期預定的八千人名額,這才沒多久,就因為利刃軍團的狀況再次進入擴編期。
伴隨本次擴編,衛戍部隊的結構也有所調整。
之前沒有團級單位,因為八千人滿打滿算也就兩個團,利刃軍團和夜族軍團人數還不一樣,成團的話會變成三個不滿編團。
通過本輪擴編,衛戍部隊利刃軍團改成三個團。
夜族軍團任務複雜涵蓋了禮儀兵序列,仍然維持營級管理,隻正式區分作戰營、後勤營、標兵營等。
按軍盲級彆的認知,一個團就是三個營,一個營三個連,簡單好記。
其實與營級單位截然不同,團是個成熟單位,除了比營級規模更大的參謀部,有很多團部直屬連隊,根據團的定位不同,有後勤、偵察、重武器、工程、炊事等等必備和選配單位,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團級單位裡,各種直屬連加起來都能湊兩個營了。
本輪改製雖然條件不太成熟,還是給各團做了定位。
利刃一團負責偵察與快速部署,當然快速部署現在做不到,在非鐵路覆蓋區隻能靠腳力,總之其定位就是快速反應部隊,除偵察任務哪裡需要去哪裡。
之前特訓出來並執行了幾個月熔岩湖監視任務的第一偵察連,在一團擴編成偵察營。
因為偵察活動在軍事行動中的重要性,他們的番號便擠占掉了之前的一營,原一營人員如果達不到篩選標準就要調去其他營,整個利刃軍團單兵作戰型的精銳都會集中在這裡。
第一偵察連裡還有少量夜族,則回到夜族軍團作戰營擴編回連級。
利刃二團主要負責包括城市攻防戰在內的陣地戰,相關的重武器將會優先配給給他們,標配偵察連、後勤連、工程連。
利刃三團是合成團,那些放產假的回來就編入這個團裡,主要負責非前線工事作業,擴編進入的兩個新編營則負責支援作戰。
如果未來還有更多要放產假的,都通過利刃三團調劑,因為利刃的性彆是由生活環境決定的,改變環境後還會變回去,一個團的規模足夠調劑幾萬人的軍團了。
本輪改製完成後,衛戍部隊總規模將達到12000人,這還是不滿編的狀態,滿編總規模要達到15000人。
幾乎占掉了帶來異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考慮到還有城衛軍、警察,軍事及半軍事人員的比例已經非常離譜,衛戍部隊超過12000人對社會麵的影響太大,必須給個緩衝期,把相應工作崗位逐漸調整給後來的混血族群。
為了降低影響麵,紅石城、新城的城衛軍同步啟動改編,漸漸把裡麵的利刃部隊替換出來,包括南境隘口和紅石哨站也要全部改為當地人隊伍。
突然就讓一群人失去原本不錯的工作,多少會有些抱怨,自然要有對應政策配合。
紅石城、新城退下來的城衛軍,衛戍部隊在擇優選擇後,剩餘的丟到利刃學校裡補課,然後還有機會被鳳凰城、南鎮的城衛軍選一輪,再上不了的話,鐵路部門還能稍微調劑一些。
到這裡已經仁至義儘,如果還有剩,那大概之前就是混子,隻能說活該。不過即便如此,利刃有體能優勢,要找工作還是十分輕鬆。
吞下小山城、風穀、路口城後又經過幾個月,王齊治下的總人口規模約25萬,由於小山城和風穀還在代理期,統計能力還是差了點,數字可能不太準。
對了,路口城就是卡弗爾,這破名字用秦語太難記住了,市政框架搭好後乾脆給改了,和小山城、風穀一樣用地形名。
25萬人要支撐一個工業體係,還要維持較大比例的軍事能力,有點癡心妄想,即使利刃和少數其他混血能一個頂仨也不行,好在魔法方麵多少能有點助力,還能從境外獲取原材料,倒也勉強能做些事了。
總之在一個正在走向工業化但人口不太夠的勢力裡,要找工作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隻是待遇多少的區彆而已。
實在是腦袋空空,還可以挖礦、做城市內人力運輸之類的工作。
境外因大碰撞帶來的人口移動仍未結束,每天都有流民加入,據說是因為東邊某些領主打仗打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