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輕些,假設是當時的在校大學生甚至更小些。災後他還保持學習嗎?現在仍有多語言交流能力嗎?
以上還是王齊對時間最樂觀估計的結果,假設接下來氣溫會降到冰點以下,並且持續足夠長的時間,災難發生時間再翻一倍都有可能。
所謂現代教育,是與工業化需求相匹配的,災後即使一代目幸存者有心教育後代,大概也隻能以識字為最終目的,而非傳授工業時代的無用知識。
具備一定知識的幸存者不排除仍存在,數量必然極為稀少。
眼下連個活的都還沒見過,指望碰上可交流的幸存者顯得有些異想天開。
低概率事件不能指望,笨辦法和現代人的方式齊頭並進吧。
缺乏語音資料,生啃新語言的難度著實太大,但也得試試,先研究詞典目錄裡的詞根規律。
發電比較容易,八樓雜物間還有台汽油發電機,拆了改手搖的或騎行發電,難度不大,這件事近期就可以做起來。
然而不可能邊騎單車邊玩鼠標查看電腦,萬一某一腳力氣不夠,直接就低壓斷電了,力氣太大燒掉電器更糟糕。
有必要利用蓄電裝置提供穩壓環境,但這麼多年過去,要找個能用的電池也不容易。
晚點做個簡易電路檢測工具帶著,外出時留意下。
近期目標有了,作息時間也要重新安排。
以後下午開始睡覺。
具體把握時間,則要依賴日晷。
這是早些天手工做的計時工具,放在十樓臨街側觀察點所在房間。用的時候揭開幾片百葉,讓陽光投到日晷中間,鋼釺做的針會給個時間投影。
之前都沒用上,因為那些天白天清醒時都有大霧,得接近中午霧才會散去,那時他都睡了。
……
晚上醒來時,月亮升的老高。
照例檢查過樓上樓下,吃完東西。
去四樓。
看了眼物資間,鄰居沒來。
距離外掛到賬還有些時間,先乾點體力活。
商用樓裡有一些健身器材,各辦公室裡零散的基本都被拆了做各種陷阱、武器,隻四樓的健身房裡有幾台幸存的。
王齊要其中的騎行器,也就是商家們口中的“動感單車”。
扛走。
安置到十樓的中心走廊上。
“工”字走廊的中心長廊,兩邊都是房間,隻在側麵走廊儘頭才有窗戶。
把騎行器麵對電梯井擺好,即使有怪物被聲音吸引來,也有時間做反應。
這麼多年過去,零部件已經全部鏽住。
下三層是大層高的商場用地,四層的層高還湊合,水汽腐蝕的程度遠低於外麵的車輛,希望表麵除鏽後能有好消息,若核心零件完全鏽穿,替代品可不好找了。
把工具弄來分門彆類擺好,看了看左手,估摸著外掛即將到賬,決定先去四樓等等鄰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