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拜相了。
“如晦向朕舉薦的第二人,是李靖,說李藥師知兵法,擅作戰,讓他專掌兵部,籌劃伐突厥之戰,朕現在拜李靖為兵部尚書。”
“如晦向朕推薦的第三人,是懷玉,他說翼國公雖年輕,但既能統兵征戰又能下馬安民,更擅經濟理財,所以當將朝廷財政委於翼國公。
朕深以為然,便以武懷玉為民部尚書判度支參議朝政,免去其禦史台治書侍禦史、雍州彆駕之職。”
武懷玉也拜相了。
大唐開國以來,財政這塊其實沿襲隋朝,是比較複雜的。
尚書省掌管全國包括財政事務在內的一切政務,戶部是國家行政的總理機構,其下的度支司,則是掌管全國財政預算和會計核算的會計最高主管部門。
金部司,則是負責掌管全國庫藏錢幣出納,擔當錢、帛出納的審理部門,凡錢、帛出納,必經金部審核原始憑證,審核無誤後,由金部郎中簽字蓋印方可執行。
與金部司職能相似的,還有民部之下的倉部,這是負責掌管全國糧穀出納和軍儲出納,負責糧穀出納的審理部門。
而在民部之外,也還有國庫組織,金、倉二部是行使庫藏財物的出納之權,而國庫有太府寺和司農寺二部,分彆負責錢帛存儲和糧食倉儲。
糧食倉儲和出納具體是司農寺掌管,錢帛金銀之類的儲積、保管、驗進、驗出以及會計核算是由太府寺管的。
所以整個大唐的中央財政,其實是分工有序的,尚書省是總負責財政,下麵具體的分工,則是民部度支司管審計,是會計部門,金、倉二部是出納部門,司農寺、太府寺是儲存、保管部門,也可以算是會計出納部門。
各部門分工明確。
而現在皇帝卻有意把財政大權整合出來。
以前尚書省主管包括財政在內的一切事務,但是在尚書省上麵還有個政事堂,那裡是由包括尚書左右仆射在內的所有宰相們的議事機構,理論上政事堂全是真正的國家最高機構。
大唐的財政大權,實際應當是掌握在宰相們手裡的,下麵各部分工配合。
而現在,專判度支這個頭銜,已經不再是一開始的判度支司的事務,而是判整個財政相關的事務。
按皇帝的安排,以後武懷玉這個民部尚書,加銜拜相,他不僅負責民部這塊,下屬的度支、金部、倉部都在他份內,而且國庫的司農寺、太府寺,也歸他管。
涉及財政這塊,專歸他這個宰相判理。
實際上從相權裡剝離出了很大的財權,包括地方十道的支度司,也都直接由武懷玉來管,中央實際就新增加了一個不歸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管的度支使司衙門。
他將成為名符其實的計相。
為了讓武懷玉能夠專心打理國家財政,李世民特意免去了武懷玉的治書侍禦史這個禦史台副長官,以及雍州彆駕之職。
很明顯,武懷玉之前戶部侍郎兼判度支,本來隻是個兼職,開始也隻是判的度支司這個審計部門。
但他表麵確實很不錯,他的不少財政改革建議,甚至一些搞錢的手段,讓皇帝非常滿意,使的現在國庫開始有了積儲。
連杜如晦都很佩服,認為武懷玉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的經濟才能,足以勝任民部尚書,甚至可以專門掌管國家財政這一大塊。
他明顯比戴胄更合適,當然戴胄也很優秀,他可以去吏部掌管銓選。
任城王李道宗再任刑部尚書,楊師道的安排出定了,去雍州接任武懷玉留下的雍州彆駕之職。
中書舍人馬周,升任治書侍禦史兼諫議大夫兼太子洗馬。
武懷玉則是左光祿大夫行民部尚書專判度支參議朝政、兼太子少詹事、崇賢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翼國公實封七百戶。
杜如晦病休在家,仍然還保留了他右仆射之職。
秦瓊檢校尚書右仆射。
戴胄和武懷玉一個吏部尚書一個民部尚書,都加參議朝政銜入政事堂為相。
李靖升兵部尚書、李道宗任刑部尚書,兩人沒加銜拜相。
朝廷病休一位宰相,新增兩位宰相。
最失落的不是楊師道,吏部尚書轉雍州彆駕還算好,真正失落的是長孫無忌,這位官階最高的一品,朝堂依然沒有他的位置。
馬周的升遷也是很搶眼的。
這位跟高季輔一樣,由中書舍人升為禦史台的次官,還兼了諫議大夫和太子右庶子,中書舍人雖為五品,同時還是擁有五花判事的極有實權的要職,但現在明顯是更進一步。
武懷玉和馬周這郎舅二人的升遷速度,著實讓人驚歎。
當然,跟武懷玉專判度支,直接負責朝廷的總財政大權相比,倒不算什麼。
武懷玉這個專判度支的財權之大,蓋過三省,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皇帝說這是為了方便,免的各部門間不通暢,就好比以前三高官官各自辦公,結果也容易扯皮,所以後來才有了政事堂,讓三高官官們一起堂議,直接決策審議。
現在的專判度支,也稱度支使,下設二十四案,主管所有財政部門,所有財政相關事務,都直接彙總度支使,由其總理。
不過度支使仍還隻是使職,沒有正式的度支使衙,所以還在民部辦公。
皇帝對朝堂的掌控力,是前所未有的,皇帝的某些看似不合理的決定,大臣們也不敢輕易反對,因為事實往往會證明皇帝是對的。
宰相們能清楚的感覺到,皇帝給武懷玉的這個專掌財政,真正目的不是什麼方便財政部門的合作,很明顯是方便皇帝通過武懷玉,直接繞過宰相和三省,直接掌握財權。
他們覺得武懷玉這個計相當不長,可能跟高士廉、長孫無忌他們一樣,要不了多久就會罷相,因為這前所未有。
就連秦瓊這個檢校右仆射,也沒人看好,更多的還是認為這不過是皇帝讓秦瓊暫時頂一頂空缺,或者是為了讓秦瓊給李靖讓出兵部尚書的位置。
論打仗勇猛,十個李靖也不是秦瓊對手,但要說指揮決策,那十個秦瓊也不是李靖對手。
楊師道看著李靖,挺羨慕的,這兵部尚書當的肯定會很愜意,畢竟他上來主要任務就是籌劃北伐突厥之戰,而現在掌管國家財政的計相武懷玉是他學生,檢校尚書右仆射的宰相秦瓊,是他學生的義父,他當兵部尚書,那還不是要錢有錢有糧有糧?或許這才是皇帝安排的深意?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