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
外城東牆內,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閣樓最頂端,幽州大都督武懷玉撞響了大鐘。
第一次敲擊,聲音低沉。
鐘聲遠遠傳開,鐘聲所至,所有幽州官民百姓,紛紛停下手中動作,不管是行路之人,還是在忙碌做事者,全都站定肅立,然後朝著鐘聲響起處鞠躬。
路邊一個男孩不解的問父親,“阿耶,大家為什麼不走了,為什麼要鞠躬啊?”
推著小車在路邊販賣烤紅薯煮玉米的男子神色肅穆,他揉了揉兒子的腦袋,“因為這是喪鐘,這鐘聲是對死者的尊敬和哀悼,”
“誰死了,是牙城裡那大都督嗎?”
“不得胡說,這喪鐘是武大都督親自為上次野狐嶺之戰,守禦國門抵禦突厥而戰死的大唐將士們而鳴的,”男子告訴年幼的兒子,城東鐘聲響起處,是新建的閣樓,名為憫忠。
憫忠閣周邊,還將要建起憫忠祠,裡麵將會立碑修塔,擺放野狐嶺之戰陣亡的大唐將士們神牌,會四時祭祀,永遠追悼。
這些都是早幾天大都督府便宣告全城的告示,包括今天大都督親自在憫忠閣敲響喪鐘,開啟追悼紀念活動。
男子雖然隻是幽州城裡的一個平民百姓,但他也深知這個年尾的太平安穩,離不開這些將士們的付出和犧牲,得感恩,得銘記。
鐺。
又是一記鐘聲響起,這一次則十分高亢,這代表著那些將士們是為國犧牲,是值得敬重的。
野狐嶺之戰,唐軍戰死三千餘將士,傷殘還有許多。
如今每一個陣亡的將士屍體,都被從塞外運回到了幽州,暫停憫忠祠,經過祭祀追悼後,武懷玉還會派人把他們的遺體,再送回到他們家鄉,讓他們魂歸故鄉,落葉歸根。
這是筆不小的額外開支,費時費力,但武懷玉堅持,特批錢帛。
因為他們值得,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隨將士們遺體送回的,還會有他們的遺物,以及他們的撫恤金,以及殺敵的獎賞,
甚至武懷玉還給每個陣亡士兵家人寫了一封簡短的慰問信,三千多封,全部親自手寫,日以繼夜寫了很多天。
他還承諾,如果這些將士們有遺孤無人撫育,他願意幫忙撫養,有老人無人贍養,他也願意代替儘義務。
第三聲鐘,很沉重。
幽州全城肅穆,一起沉痛悼念。
這些天,幽州都督府一直在宣傳這些將士們的英勇事跡,連販夫走卒也聽的明白,是這群子弟兵守護了幽州。
是他們在寒冬臘月緊急出關,在野狐嶺冰天雪地戰鬥,與數倍自己的突厥大軍奮戰,血戰三天三夜,斬殺五萬餘,俘虜萬餘。
他們打出了一比二十的驕人傷亡比。
此戰過後,三千餘英魂長眠塞外,還有兩千餘士兵落下終身殘疾,要退出軍伍。
野狐嶺是大捷,武懷玉的賞賜甚至都已經下來了,加封大都督、兼安東都護、真封加四百戶,又賞絹萬匹,還得了抄沒羅藝的百頃地,幾座莊園等。
一切靜止,天地間隻餘喪鐘長鳴。
小男孩也跟著父親向憫忠寺鞠躬。
等鐘聲停止,大家也並沒有立馬恢複心碌。
新建成的街市商鋪,各家的掌櫃夥計都把提前準備好的白燈籠提了出來,掛在門口,
甚至有人拿了紙錢出來撒,還有在門口燒的。
有人在哭。
幽州陷入肅穆和悲慟之中,野狐嶺的戰爭,並不是與幽州百姓無關,那些將士們的血戰和犧牲,也不是彆人的事情。
武懷玉倡議,幽州軍民百姓一起為犧牲將士們追悼致哀,也是想要讓大家能夠更加團結一心。
這是共同的家園,在麵對外敵的時候,大家更是命運共同體。
這樣將士們會有更高的榮譽和使命感,他們更明白為何而戰,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而百姓們能明白將士的守護,也自然能夠同仇敵愾,軍民互助。
“阿耶,我長大了也要當兵。”小男孩突然道。
推車賣紅薯玉米的漢子道,“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當兵的,兵,那是聖人的衛士,他們是勇猛而又高貴的一群人,府兵點選,那不但得勇武健壯,首先還得家中多財,然後多丁,”
“我長大一定會很高大勇猛的。”小男孩道。
漢子卻隻是揉了揉他腦袋,然後繼續推起車子前進,隻是他今天不再吆喝,隻是默默的沿著街道慢行。
府兵,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那可是一群高高在上的人,以前他覺得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但今天,他卻覺得這群人其實離大家也很近。
大唐六十餘萬府兵,個個都起碼得是富農地主才行,得備的起衣裝馬匹,甚至打仗的時候不但得自備衣糧刀箭,還得備馬,帶扈從部曲家丁。
相比於波斯羅馬法蘭克等西方國,大唐府兵那就是他們的騎士貴族老爺們。
一般的百姓為了養家糊口,那是片刻不得停歇,哪還能隨時待命出征,甚至經常參加集訓、番上,更彆說練武的消耗巨大,不但吃的飯多,還經常得吃肉,更彆說還要有馬,甚至一匹肯定不夠,還得練箭練矛,家裡要不是小地主,都承擔不起。
但凡能點選進府兵的,那都家族不一般,不是官宦貴族,便是士族豪強,起碼也得是個小地主,還得家族兄弟多,否則獨苗也是不行的。
但是能成為府兵衛士,前途光明,不僅有軍田,還能免租庸調,甚至還有機會立功得賞,甚至得勳做官。
當兵,那跟讀書一樣,都不是窮人能夠負擔的了的。
讀書得交束脩,得買紙筆墨硯,得買書,還得脫產供養,而且這不是讀一兩年就行的,甚至十年八年都不夠。
習武又何償不是如此呢,
普通的百姓,也隻能是勞碌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