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幽州在催征稅賦,過年都不停歇?”一名兵部隨從說出了崔敦禮想說的話。
“過去瞧瞧。”
他們攔住幾輛馬車,“你們這是從哪來啊?”
“我們從海津鎮來,”被攔下的人,看到這群人身著官袍,尤其是還有兩人的裘服下還是紫袍後,趕緊行禮,有問必答。
“海津鎮?”崔敦禮之前沒聽過。
“就是在運河三岔口那大直沽,今年武相公才置海津鎮,駐軍屯田,還修了鹽場、建了直沽倉和廣通倉等糧倉、鹽倉,又修了海津港碼頭等,咱那現在熱鬨著呢,雖說冬天運河、海港都結了冰,但等開春化凍解封,到時這運河上、海上船來船往,貨物往來,可就又更加熱鬨了。”
崔敦禮他們冬日來幽州,走的是蒲州、太原、井陘、恒州、定州、易州、幽州的路線,沒經過運河那邊。
還真不知道自從武懷玉到任幽州後,就開始在河北南北運河的連接處,規劃興建一處工商大鎮,集運河、海洋、陸地運輸溝通,並依托資源曬鹽等,現在已經初具了點規模,甚至還有駐軍屯田。
此地處於運河聯通之處,又有海河運輸優勢,運河與五河尾閭在三岔河口交彙,三會海口,
“現在咱海津鎮啊,那是南方糧綢北運的大碼頭,也是新興的手工商品的加工中心,大量作坊建起,這鹽啊糧啊布啊,還有草原上來的牲畜啊皮毛啊藥材,甚至是朝鮮來的奴隸,興盛無比啊。”
那回話的是個老漢,看著像是個掌櫃。
“那你們這是?”
“幽州過年期間有個展銷會,武相公弄的,聯合各地商人,邀請了許多塞外部落胡商們,把大家的貨都湊一起展示推銷,幫助促成交易。
有很多好東西呢,白糖、茶葉、酒、藥、絲綢、布匹、瓷器、鐵器,以及這牲畜、奴隸、皮毛、藥材,各式各樣的都有,這掌櫃的是海津鎮一家窯場的掌櫃,他們商號有十七座窯場,生產磚瓦為主,憑借手藝過硬和水陸運輸便利,生意還挺火。
今年幽州城的街市改造,他們商號就參與不少,賣了不少磚瓦,他們商號也生產陶器。
這次幽州新年展銷會,就是大都督府主辦的,主要目的還是促進工商發展帶動經濟,讓更多百姓能夠多賺點錢,起碼是多些工作機會,也是為與奚、契丹、突厥等新內附諸蕃加強貿易,用中原手工業品,換他們的牲畜皮毛甚至奴隸,大家各取所得,互通有無,讓大家都過的好些,也免的再來搶掠。
他們雖是賣磚瓦、陶器的,但蕃胡們也還是挺喜歡他們商品的,這不得了不少訂單,他們也是不得不大過年的都從海津往這邊運貨。
“這些進城的馬車,難道都是跟你們一樣送貨的?”
“大部份都是吧,”掌櫃的笑著道,“這次的展銷會確實很成功啊,各式各樣的商貨集中在一起,尤其是許多像我們這樣的作坊,直接跟蕃胡麵談交易,不僅少了中間商人盤剝,而且麵對的客商也更多了,”
大都督府這邊甚至有不少其它的促進幫助作用,比如說許多蕃胡手裡頭隻有牲畜或是皮毛、藥材,他們沒有金銀或錢帛,交易的時候不免不便,這個時候大都督這邊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蕃胡入場,可以先把自己的貨放在大都督府這邊評估價格,然後既可以等貨賣掉後再買自己想要的,也可以先找都督府這邊出麵,由官方的燕雲錢莊出麵,放給他們一筆錢買貨,自己貨賣了後再還錢,加上一筆利息。
“這個展銷會交易,要收稅嗎?”
“要,過稅百抽二,住稅百抽三,”
“怎麼個抽法?”
過稅是向轉販貨物的商旅征收,按貨價百之二抽稅,幽州大都督府規定,整個幽府十州境內轉販,隻征收一次過稅,隻要不出境,沒有交易的情況下,同批貨就隻征一次過稅。
而住稅,是開設店鋪的商人在當地出售貨物,或行商到達住賣地分出賣貨物按該地物價的百之三抽稅。
作坊生產商品出賣,也是要交住稅的,而達到一定規模的手工業者也要交。
幽州這次展銷會也是一樣,隻收過稅和住稅。
住稅相當於交易稅,交易一次征一次稅,過稅則相當於關稅,販運行銷過程征收。
“沒有人層層卡關收過稅?”
“沒人敢的,大都督府管的很嚴,先前有人私設關卡,有地方衙門的,也有軍隊的,甚至還有地方宗族大戶,但被查到的都嚴懲,百倍處罰金,甚至還要處徒刑勞改,抓了一批後,就沒有人再敢頂風做案了,不值當。”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