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不過是皇家借聯姻之機拉攏蘇氏而已,
至於說蘇亶,不過是個秘書丞,清是清,但既不貴,也不要,如果是中書舍人或是給事中這樣的職,那才是既清且貴還要。
蘇氏最大的問題還在於他們家幾代都是走的文官路子,在軍方毫無影響力。
相比之下,並州武氏現在朝中有兩支,一支便是文水武氏,也就是武士彠兄弟幾個,四兄弟中一個實封國公,兩個虛封縣公,現在武士彠為洛州都督,武士逸也還是豫州都督。
另一支便是武懷玉家這支,風頭強勁一時無倆的帝心武少保,兄長武懷義也是韶州刺史,姐夫馬周還是皇帝心腹。
最重要的是武懷玉在軍方人脈關係很廣,老師李靖,老舊關隴軍事貴族,義父秦瓊,更加不用說了,秦王府武將的主要代表,身後更是有一個很強力的瓦崗係。
武懷玉有點懷疑自己的猜測,太子還這麼年少,腦子裡就已經能考慮那麼複雜的東西,開始這般算計了?
“老師能不能幫孤跟陛下提一下此事?”
武懷玉沒接。
因為他很清楚,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給皇子們擇偶標準,尤其是給太子的擇偶標準是什麼,
不選山東五姓,不選關中六姓,不選那些老牌的關隴貴族門閥,甚至不選獨孤、竇氏、長孫氏、高氏這些外戚名門,
偏偏選中了個武功蘇氏,這是很有講究的。
這不是李世民這幾年給自己選秀納美,皇帝這幾年後宮新添了不少人,但主要卻是納的那些山東五姓七家關中六姓江南名門等這些老牌士族,選他們家的女子入宮,是皇帝親自拉攏他們,
但皇帝並不願意給兒子也選這些舊士族家的女子,起碼是不願意讓他們做正室,
這裡麵的深層原因,還是不想這些根深蒂固的舊士族能迅速的再起來,尤其是要避免失控。
哪怕宰相勳戚貴族們都爭相要跟五姓七家聯姻什麼的,皇帝更不能這樣。
武家比不得五姓七家門第深厚,也不如關中六姓的地位高,但畢竟也是竄的相當快的新貴,太子想要娶武士彠的女兒,或是想娶武懷玉的妹妹、女兒這種事,是不符合皇帝的初衷定位的。
甚至這種事情,對懷玉來說,是有越線風險的。
自己兒子尚個公主,再將一個女兒許給一位庶出皇子,這已經是極限了。
如果還想跟太子聯姻,
那很危險。
武懷玉在這方麵比較敏銳。
太子或許是很看重武懷玉,不管是看重他的名望、才能、還是權勢、潛力什麼的,武懷玉都不能接這事。
因為皇帝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他最終也隻得對承乾歎息一聲,“殿下,據臣所知,二娘子好像已經許過人家,”
“啊?孤打聽過,好像沒有吧?”
“臣也是之前聽家叔說過一次,具體的也不太清楚,”
“殿下,其實臣以為婚姻大事,還是應當多聽從父母安排,若自己有不同意見,倒也是可以跟父母直言,但最終還是得由父母決定的。娶妻娶賢,納妾納色,太子妃事關重大,還是當慎重,”
這算是委婉的拒絕。
承乾愣在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這結果。
“老師說的是,可是,可是孤真不喜歡蘇氏,覺得蘇氏不適合為妻,”
“若是二娘子已有婚約,那三娘應當還沒訂親吧,那天見三娘也很不錯的。”
懷玉越發確定,小小少年李承乾,這兩年看來確實讀了不少書,也增長了一些心眼。
這是很想跟武家關係更進一步。
可惜這種事情,不符合皇帝的心意,甚至會觸碰到皇帝的紅線,武士彠這兩年雖說也算是得到李世民的認可了,但終究那是太上皇的心腹元從出身。
武懷玉呢年輕得勢,深得皇帝信任不假,可要說想當太子老丈人,或是成為太子的妻兄,這種事明顯不行。
武懷玉要是搞不清這個,真要替太子去向皇帝提聯姻,李世民肯定會猜忌他的野心,猜忌他對權勢的過度追求欲望。
“婚姻大事,還是應當多聽,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懷玉道。
承乾見到懷玉這般拒絕的態度,很是失望,有些無奈的道,“我姑祖母同安大長公主先前也跟陛下提了她家太原王氏之女,是她侄孫女,說是很有美色,又淑女,可陛下不欲選五姓女為太子妃,陛下連關中六姓女都不欲選。”
“殿下年方十一,尚未至加冠年齡,婚姻之事還早,不急,讓陛下與皇後慢慢選便是。”
“可是陛下和皇後已經選中蘇氏女。”
“那殿下可以找個機會,私下與陛下皇後談談。又或許之前隻是殿下對蘇小娘有所誤會呢!”
承乾似有些不耐煩,直問,“老師因何不願意與孤聯姻?”
“殿下誤會了,如果有機會,臣與武氏家族都倍感榮幸,一萬個願意,但這個事情,得陛下同意才行啊。”
承乾盯著懷玉,“假如陛下非要我娶蘇氏為太子妃,那我到時可否向武氏求納一女為良娣?”
“隻要殿下看的上,陛下也同意,臣自然百般願意。”
“那一言為定。”
大唐太子妃之下,太子的妾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訓、奉儀等,其中良娣員額二人,品級較高,視正三品。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