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夏收過後的瓜洲堡上空,炊煙嫋嫋。
李公子宴請全堡村民,鍘麵匠不停的在鍘麵,大鍋架著,旺火猛燒,一把把鍘好的麵條下鍋,
一旁還有許多婦人在切配麵的菜碼子,
還有在剁肉沫,切薑蔥蒜沫的。
胡麻油往鍋裡倒,香味激發,撲鼻而來,
村民們看著這些麵啊油啊肉啊,那真是口水都一直在打轉,許多村民那是從昨晚就沒吃飯了,就等著今天要好好大吃一頓。
除了本村村民,樊川這三十裡的不少財東地主,也都聞訊而來,都知道瓜洲堡有了一個大方豪爽的少年東家,來頭不少,隴西李氏,還是武相公學生。
大家不請自來,送上禮物。
有送上雞鴨的,也有送來酒的,還有提了點心來的,當然也有人送絹送布或是直接送錢的。
樊川有許多長安貴族的彆業,但也還有一些本地的地主東家,今天這場合,附近的地主,以及一些有頭臉的富戶也都是來了的。
胡麻油讓鍘麵鍍上層金色,更加香氣襲人,而加入了香醋後,麵條也更美味。
承乾站在那裡感覺跟聽天書一樣,本以為這些莊戶人家能吃兩三斤麵,個個食量驚人,誰知道他爹跟這些大將們更能吃,
懷玉倒是哈哈一笑,真比能吃,這農民百姓,還真比不過這些武將們,你看看侯君集、秦瓊這些人的身材,個個腆個大肚子,腰圍八九尺,一頓飯米肉十斤還真不是問題。
張亮一抹嘴,“我能還能吃五碗!”
承乾咥麵條也很猛,猛的連李世民跟長孫無忌、秦瓊、張亮、侯君集、周紹範這些猛將們都不由的刮目相看,
看到太子這麼生猛咥麵條,他們倒是越看越喜歡了,
侯君集說他那天吃了五斤牛肉五斤酒,張亮說他吃了酒一鬥,牛羊肉各五斤,吃到後麵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還以為是腸破肚脹,結果低頭一看,卻是腰帶撐斷了。
實在是太香。
老師說得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這樣才能有更高收益,”
飯後。
李世民道,“我記得我那天也吃了兩斤麵!”
樊川緊鄰長安,這裡就有如貴族們的後花園,他們這些小有身家的地主富戶們是一個也冒犯不起。
“還有雞鴨魚肉,”
咱們得勝回營,出現在浩州城外時,浩州行軍總管樊伯通手下還以為是宋金剛的兵,慌忙攔截呢,”
“開席了,吃麵嘞!”
“我打算在這裡繼續種瓜,改良瓜種,種出更好吃的瓜,不僅種瓜賣瓜,還打算以後采瓜收籽,賣瓜子種,還可把瓜子炒製賣瓜子,老師說還可以把瓜子跟核桃、葡萄乾,加上麥芽糖、炒米等製成點心,
長孫國舅也在一邊道,“記得那年在介休打宋金剛,宋金剛十萬人馬敗逃向北,咱們一路追擊,三天沒解甲,兩天沒吃飯,追到高壁嶺時,將士們人困馬疲,劉弘基拉住二郎馬韁繩苦勸說先休息補給糧草再追,
可二郎堅持要一鼓作氣,於是揚鞭策馬,率軍繼續追擊,一晝夜又行二百餘裡,戰數十合,終於在雀鼠穀追上宋金剛,一場大仗下來,俘斬數萬人,獲輜重千餘輛,宋金剛僅帶幾十人逃遁,其十萬大軍潰滅,在並州的劉武周聞訊都嚇破了膽,棄了並州隻帶五百騎向北逃入突厥。
“嗯,我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條,天啊。”
黑了一圈的承乾上前行禮,“兒臣想深入了解百姓生活,”
村民們排著隊,拿著自家的碗盆來打麵,
“莊戶百姓平時缺吃少喝,肚裡也沒油水,遇到好東西有機會便想多吃些,不過還是得多跟大家打招呼,彆吃傷了,”
“走,朕也來赴你這鍘麵宴。”
李世民今日便特意帶上了大舅子長孫無忌,還有周紹範、侯君集、張亮以及竇靜、竇誕兄弟倆,以及秦瓊幾人,一起來到樊川。
李世民轉了一圈,跟瓜洲堡的百姓打著招呼,大家忙著吃麵,對這位李公子的父親,也都是站起來點頭打招呼,然後便又蹲下,繼續大口咥麵。
庭院廊下,還是擺了不少桌的,這些桌主要是安排樊川的那些貴族家來送禮的,主要是各莊頭、管事們,也有兩邊塬畔塬上的一些地主富戶們,也都安排上桌。
鄭老漢的二兒子鄭二官,興奮的扯開嗓子大喊,然後把準備好的爆竿丟進火堆,他現在被太子雇傭,也成了瓜洲堡的莊丁,一年包吃住,兩身衣服加六石稻子,讓這小子高興的幾天睡不著覺。
“天呀天,這得吃掉多少麵啊多少菜啊,這位李公子還真是大方呢,”
不過武懷玉防止大家吃撐的最好一招,其實是不斷提醒每個打麵的人,晚上有八大碗,有雞鴨魚肉呢,中午可彆吃鍘麵撐著了,要不晚上好東西就吃不下了。
李世民讓大家叫他二郎,
稀裡呼嚕,
一口不等一口,一大碗很快吃完,立馬就趕緊又去排隊。
同樣的鍘麵,不過他們桌上還有壺酒,武家的地瓜燒。
承乾也咥完一大碗,“給我也再來一碗!”
“看來你是有些樂不思蜀了,這麼多天也不回長安,還在這置下莊子,怎麼,打算在這裡當個地主?”
懷玉趕緊拉著承乾去迎接。
大家收租的時候,都想著法子要堆尖要踢斛,甚至還要拿大鬥收租,放貸時又用小鬥出,至於其它隱性變相的加租、剝削那是必不可少的,仁慈可當不了地主,也攢不下家業。
節儉,那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傳承。
君臣一行人,都是換了便衣。
“今日朕微服私訪來赴高明公子宴,大家都注意一下,彆泄露了身份,”皇帝笑嗬嗬道。
那白白的鍘麵條,混合著蔬菜菜碼、肉沫澆頭,就連蔥花蒜末這些都是那麼的香。
“比如?”李世民笑問。
對於他們來說,每一畝地除了代代傳承來的,也是靠血汗一點點攢下來的,除了辛勤勞作,便是要節儉,
就如這位姓羅的地主,他家三百來畝地,有幾個長工,可妻女也是要養蠶織布的,他自己不僅是個好莊稼把式,更還是泥瓦匠和石匠,甚至冬天還會進山去收山貨,
每次他出去乾手藝匠活,或是去收貨販賣時,他都會給家裡妻兒老小以及長工等量好他們在家的口糧,以及油鹽等調料,然後其它的都鎖好在倉房,鑰匙也是要隨身帶著的,
假如有時在外延誤,沒按時回家,那這一家子就得節省著吃或者說去借著吃,
另一位姓梁的地主,家裡也有二百多畝地,但他家每月初一十五,都不開火不吃飯,全家餓肚子,據說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要讓子孫曉得饑餓,在冬日裡,更是一天就吃一頓飯。
吃的那個香嘞。
除了婚喪嫁娶,這些地主們是舍不得亂花一文錢的,甚至許多地主們,連納個妾都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