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最大的是司徒長孫無忌,眼睛都有些發紅了,他這些年一直想重返政事堂再拜宰相,但皇帝卻連個尚書都不讓他兼,
以前還有個武懷玉做伴,可現在武懷玉要複相了?
憑什麼就壓他一人?
肥胖的長孫國舅心裡很憋屈很憤怒,又不敢表露出來,隻能低著頭,籠在袖中的雙手死死的捏成拳頭。
武懷玉再次出聲,
拒絕。
他很清楚皇帝的心意,自給他晉司空起,他就知道自己怕是再無緣入政事堂拜相了。
官階越高,無形的天花板也越高,
武懷玉再三拒絕,
長孫無忌跪坐在那,反而是最緊張的那人,他很不希望武懷玉真的再拜相,雖然他跟武懷玉這些年暗裡結盟,關係不錯,還是兒女親家,可他卻絕不願意武懷玉再拜相。
武懷玉真拒絕了,
皇帝也不再提了,
長孫無忌鬆口氣同時,又升起無限期待來,
蕭瑀和楊師道兩相罷免,現在政事堂肯定是要再添人的,武懷玉既然不進政事堂,長孫無忌覺得自己足夠資格,
也該他再拜相了。
但皇帝卻看都沒看他一眼。
當皇帝宣布結束朝會的時候,長孫無忌還在發愣,
李世民走出朝堂的時候,心情很壞,他直接去了龍首原上,為遠望皇後昭陵的層觀,還在趕建當中,
皇帝有些茫然的在宮中亂轉,
今天朝堂上魏征突然進諫,隻是讓他有些不太高興,倒是他舉薦武懷玉拜相,讓皇帝升起一些警覺,
一直以來,皇帝很重用魏征,甚至不管他如何進諫,哪怕是當麵噴他一臉口水,皇帝也能容忍,最關鍵就是魏征雖曾是建成的太子冼馬,但在貞觀朝魏征從沒有結過黨,
哪怕曾經收過侯君集為學生,但後來兩人也算是分道揚鑣。
魏征是個諫臣,更是個孤臣,皇帝才能一直信任他,重用他,貞觀朝魏征是政事堂裡呆的時間僅次於房玄齡的宰相。
可如果魏征也開始結黨,那他就要好好審視魏征了。
這事是武懷玉幕後操作的嗎,魏征跟武懷玉聯合了嗎?
皇帝知道武懷玉這些年跟國舅走的近,但兩人雖為三公,可都沒在中樞任要職,皇帝也就默許他們的關係,也算是對朝堂政事堂的一個平衡。
可假如司空武懷玉、司徒長孫無忌、侍中魏征結盟,再加上右仆射高士廉、中書令馬周,這可就非常駭人了。
這幾股力量凝結起來,甚至能夠改天換日,
直覺告訴皇帝,這或許隻是個巧合,魏征不可能跟武懷玉結黨,但就怕萬一。
長孫國舅,應當讓他去地方上了。
回到武德殿,皇帝拿起筆,沉思許久,最後在紙上寫下洛州都督長孫無忌一行字。
皇帝又提筆寫下魏征二字,
但許久都沒有再落筆,
皇帝想罷魏征宰相,可思來想去,因為一個懷疑就罷相,尤其是今天才剛下加封詔書,這未免就過於輕率,且影響不好。
皇帝把魏征二字又劃去,
然後寫上武懷玉,
許久後,再落筆,廣州都督。
武懷玉本來是嶺南道觀察使、廣州、邕府、桂州、容州四都督府經略使,還有諸如營田使、鹽鐵使等一些使職,
那些其實都是非經製的使職差遣,
都是臨時性的派出差事,
現在皇帝決定改一下,
結束這差遣,改任正式的地方官,廣州都督、刺史。
從原本觀察一道,經略四府,改成隻都督廣州諸軍事,這職權可就少了許多許多,原本的承製拜封特權自然也沒,節製嶺南兵馬大權也沒了。
原廣州都督劉德威,召回朝拜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李道宗改任工部尚書,工部尚書段綸改民部尚書。
皇帝讓小黃門把中書令馬周和侍中魏征都請來,
待中書門下兩位宰相到了,李世民直接說了自己的安排,讓馬周立即草詔,然後魏征審核,要求今天聖旨就通過中書門下,然後發出。
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長孫無忌任洛州都督、刺史,
司空、太子太傅、晉國公武懷玉,免去嶺南觀察使、經略使等差使,改任廣州都督、刺史,改封宋國公。
廣州都督、刺史劉德威任刑部尚書······
兩人匆匆趕來,還以為皇帝是要宣麻拜相,任命新宰相了,結果並不是。
兩位三公出任都督,
馬周聽完,麵色有些凝重,
小舅子懷玉這次變動很大,使職沒了,改任地方官了,不再是朝廷欽差,職權也小了許多。
而晉國公改封宋國公,這就更不用說了,晉國可是大國。
想到先前朝堂上魏征舉薦懷玉為相之事,馬周覺得跟這有很大關係。
“擬旨吧。”皇帝催促。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