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與隋戰爭以前,高句麗也已經借鑒中原,建立起了隸屬國王的高句麗禁衛軍體係,也設立了十二衛。
如今李世民決定把投降的高句麗軍,編入高桓權的禁衛軍,當然高句麗禁軍實際指揮權肯定是在大唐的。
高桓權的這十二衛禁軍,每衛暫編五百人,總共六千人。
暫協從唐軍戰鬥。
“以白岩城置岩州,”
皇帝將孫代音的表情儘收眼底,但沒在意,“左衛中郎將武思恭。”
“臣在。”
“朕晉你壯武將軍,授岩州刺史。”
不管高桓權還是孫代音願不願意,他們都左右不了皇帝的計劃。
高桓權雖還頂著個高句麗國王頭銜,但明顯現在白岩城拿下後,皇帝赦免了他們,他們也要麵臨一個事實,就是要換戶口了。
他們以後還是白岩城管轄,但卻是大唐遼東都督府岩州管轄的百姓,以後就是大唐的百姓了。
今年,特旨免課。
但明年就得照章納稅服役了。
不過雖說免課,但今年地裡的麥子,除了給他們留下口糧外,其餘的朝廷全都征收,當然聖天子仁厚,不白拿,給錢。
糧價嘛,肯定是朝廷說了算,按以往市價,對大唐來說,從中原運點錢過來,比運糧食可輕鬆方便多了。
幾文錢就能買一鬥米,一貫銅錢六斤四兩,卻能換兩千多斤糧食。
“陛下,臣以為,接下來應當暫停攻勢,先把麥子搶收了。”馬周提出建議,把這些糧先搶收了,比起攻城掠地更重要。
現在唐軍不缺糧,糧食甚至能夠支持到入冬。可現在全軍上下,也都認為這些攻下的城池不能就放棄的,到時要派兵留守駐紮,那就要做長期駐守的打算,這糧草是重中之重。
能從遼東本地多弄些糧食,比從中原運糧來更重要。
而且搶收了高句麗人的糧,也是一種敗敵之策。
他們現在還龜縮在大大小小的山城裡,等待時機反攻,未來遼東可能就是一種長期的對峙、攻防戰,大家都有城堡,但就看誰手裡兵精糧足,尤其是糧食儲備了。
李績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認為戰機稍縱即逝,如今唐軍兵鋒所向,無人可敵,但並不是說高句麗人已經徹底崩潰了,
隻是唐軍這次攻勢太猛,尤其是前期虛虛實實的讓高句麗人摸不著頭腦,才讓唐軍順利的突破了他們的遼澤、遼河防線,甚至是他們的長城防線,
幾戰下來,前線守軍主力確實被擊潰,可積翠山以東,以及鴨綠江流域,甚至是平壤那邊,仍然還有不少兵力可以調動增援。
眼下已經是六月了,
留給唐軍的時間並不多,頂多三個月,到時天一冷,對唐軍就很不利。
所以最好是速戰速決。
現在唐軍繳獲的糧草也多,暫時並不缺,足夠支持到入冬,所以現在就要抓緊時間繼續進攻,趁著敵人援軍還沒上來前,徹底把這遼東長城防線上的幾個硬釘子給拔掉。
“臣建議立即揮兵北上,將新城殘餘的幾萬敗兵拿下,奪取新城後,就可順勢再拿下金山、扶餘、南蘇諸城,”
一個說要搶糧,一個說要攻城。
李世民捋著胡須,看著地圖沒急著表態。
坐在門口的高桓權和孫代音卻是最尷尬的,沒有人在意他們。
“衛公,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抬頭望向閉目養神的衛國公李靖。
李靖睜開眼,“臣以為向北打不如向南打,新城那幾萬殘兵敗將,被英公他們連敗兩次,現在已經如同驚弓之鳥,根本沒有勇氣出城再戰,暫時可以不必理會。”
“隻需在蓋牟城屯幾千兵馬,就足以震懾他們不敢動。”
李世民看著地圖,“往南打?”
“對,我軍已經接連攻下蓋牟、遼東、白岩城,還有卑沙、建安和積利城,但中間卻還有一個硬骨頭沒能攻占,那就是安市城。”
安市城在遼東城和建安城中間,相距遼東和建安都是二百裡左右。
此時的安市城,大概就在後世的海城一帶。
此城循山為垣,周不及十裡,東高而西低,周邊是山,附近有河。
這座安市城之前蘇定方也曾去攻過,但守將十分謹慎,難以引誘調動出城,蘇定方見無可機乘便轉而攻占了建安城。
本來蘇定方還想來個圍城打援,結果他圍了建安城,故意放人去安市報信,安市城主卻根本不為所動,任由唐軍攻下了建安。
“陛下,安市城若不能攻下,則我軍攻下的諸城被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顧。尤其是若要長期鎮守諸城,則在冬春季節,中原補給不繼,援兵難至的情況下,安市更會成為隱患,必須先拿下安市城,這樣既能打通補給線,也能讓諸城南北相連。”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