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四十裡外。
武懷玉領兵列陣,攔在高句麗援軍路上。
圍城打援,這是經典的戰術。
不過三萬人伏擊十五萬人,就非常的膽大,但對皇帝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不遠安市城下還有李績五萬人馬,另有李道宗一萬人,實際是九萬人打十五萬人。
“咱們能贏嗎?”
武承誌騎馬在父親身邊,十分興奮。本來他應當在遼東城下把奴隸裝船,然後立即返回呂宋,再去裝一批糧食來遼東。
可遇到了這場戰鬥,他卻是非要一起來。
皇帝也答應了他,武懷玉便帶上了他。武承誌在呂宋也沒少參與對島夷土著的征剿,但這種規模的戰役他卻也是頭一回。
“想當年,陛下在武牢關,以五千騎破竇建德十萬大軍,並將竇建德生擒,一戰就滅了鄭、夏兩國,”
皇帝是戰略上大膽,戰術上還是比較謹慎的。
特意讓武懷玉出馬,負責打頭陣。
武懷玉率領這一萬兩千人馬列陣於此,其實主要目的是誘敵深入,誘敵也是個技術活。
麵對十五萬敵軍,一不小心詐敗誘敵就容易真潰敗。
李世民對武懷玉還是非常信任的,這種技術活特意交給了他。
而埋伏狹穀突襲殺出這種糙活,交給了秦瓊和程咬金這對老搭檔,至於尉遲恭,他仍充當皇帝貼身保鏢這差事。
“遼東城、建安市皆下,安市城已在我唐軍包圍之中,高句麗調十五萬來援,雖然來的挺快,可如果五把刀真的聰明,他就不該來。
現在高延壽高惠真率十五萬步騎遠道來援,有三個選擇。
上策,引兵直前,連安市城為壘,據高山之險,食城中之粟,縱靺鞨掠吾牛馬,攔截後勤,攻之不可猝下,欲歸則泥澤為阻,坐困我軍。
“中策呢?”
武懷玉看著前方,“中策嘛,撥城中之眾,與之宵遁。”
“不度智能,來與吾戰,下下策也。陛下早就料定高延壽必出下策,他馬上就是我軍俘虜矣。”
不自量力。
“阿耶,讓我去打頭陣。”武承誌躍躍欲試,武懷玉瞪了他一眼,老三立馬訕訕的道,“屬下孟浪,太尉見諒。”
“繼往絕可汗。”
駙馬都尉、南庭可汗阿史那社爾上前,“末將在。”
“你率突厥騎兵去打頭陣,隻許敗不許勝,”
社爾戰鬥經驗豐富,這種誘敵的任務交給他最合適,社爾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任務。
太陽越來越烈,
這盛夏的太陽有些毒辣,士兵們披甲執銳,都有些悶熱難受,可卻都忍耐著。
高句麗兩位耨薩統領著大軍,蜿蜒百裡長,有些輜重後勤部隊,跟著隨軍商隊,甚至都在一百多裡外。
十五萬人,確實是一支龐大的軍團,目之所及,到處都是人馬。
“大帥,距安市城隻有四十裡了。”
“唐軍正在猛攻安市城,梁城主請我們火速增援,”
北部耨薩高延壽騎著一匹花馬,身上跟自封大莫離支的淵蓋蘇文一樣,也佩了五把長短不同的寶刀。
他望著那螞蟻一般的龐大軍團,充滿自信。
“唐皇李世民已經抵達安市城否?”
“梁城主的人說,安市城下還沒見到李世民的大纛,也沒見到李道宗的將旗,他們應當還沒到,但估計也快了。”
“很好,”
高延壽捋須,他們這次增援速度非常快,可以說也是拚了命爭搶時間,就是為了能夠搶先抵達安市城,然後對唐軍各個擊破。
先解安市之圍,再收複建安,然後反攻遼東城。
“傳令,加速前進,天黑前,要抵達安市城下。”
“擊敗唐軍,我們殺牛宰羊慶賀。”
一名花白胡子的文官這時在旁邊勸說道,“耨薩不可輕敵,”
高延壽對這人比較尊重,這老頭品階很高,他是參加過當年三次抵禦隋朝進攻戰役的老臣,還多次出使過中原。
“李世民不像是隋煬帝,他是位馬上天子,對內像割草一樣平定了諸雄,對外征戰迫使四夷鹹服,甚至被諸胡共尊為天可汗,這樣的絕代雄主統領大軍來征,我們不能硬拚的。
如今最好的計策,就是據守山城,固險不出,爭取跟他們打持久戰,我們不要跟他們正麵硬拚,更不要決戰,我們就派小股人馬不斷襲擊他們的補給線,騷擾他們,隻要天一冷,他們就隻能撤退,到時就是我們收複失地的時機,
到時若是抓到機會,我們還能大敗他們。”
“大莫離支的命令是讓我們與唐軍決戰,擊潰他們,收複城池失地,”高延壽道。
另一位南部耨薩高惠真帶著幾分不屑道,“我們有十五萬大軍,還怕什麼?”
“不可輕敵啊。”
“哼,想當年楊廣百萬大軍來犯,亦被我高句麗擊敗,中原漢兒,也不過就那樣。現如今,還有許多當年的隋兵在我高句麗為奴呢。”
白胡子官員還是提醒兩位耨薩不要輕敵,畢竟李世民短短時間,已經攻下多座重鎮,並擊潰了數支高句麗精銳,還不曾一敗。
“彆一味吹噓李世民了,他也不過是偷襲贏了幾仗罷了。”
一騎快馬奔來。
前軍將領派人來報,前方發現有唐軍攔路。
“那人自稱驃騎大將軍兼右衛大將軍,突厥南庭繼往絕可汗、濛池都護,還是皇帝妹夫,駙馬都尉······”
白胡子老頭立馬道,“此人是阿史那社爾,當年東突厥處羅可汗之子,漠北的拓設,後來兵退西域,曾自立都布可汗,攻漠北薛延陀後投附唐國,李世民將皇妹嫁之,還封他大將軍,曾賜封東突厥左賢王,後來又冊封為西突厥南庭可汗,
此人驍勇善戰,不可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