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轉換話題,說到田畝、說到限田。
魏征的限田令,李世民看過後覺得有些道理,但過於理想化,難以實行,他想問問武懷玉對此的看法。
“曆朝曆代都限田,但都難以真正限製土地兼並,臣覺得魏侍中的限田法,幾無實用性。”
“你有什麼好辦法?”
武懷玉搖頭。
“臣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朝廷要是動真格的,可能會引發大動蕩,”他如實提醒皇帝,如今朝廷剛在開始試行兩稅新法,本來就觸及了貴族豪強們的不少利益,
也就是現在皇帝威望高,大唐內外安穩,盤子穩固,所以雖對此有所不滿,但還沒誰敢因此就要阻撓反抗的。
可這種事情也是有一個度的,
那邊改兩稅法,這裡又要限田,那就過猶不及。
“朕記得你好像也有幾千頃地是吧。”李世民問。
武懷玉點頭,他聽出皇帝話外之音,你反對限田,是不是因為你田多?
“土地兼並的危害,你應當是很清楚的,如果朝廷任由土地兼並,王朝必然由此衰弱,朕知前路荊棘,但也不得不前行。”
皇帝都這樣說,武懷玉也隻好獻策一二。
“田地買賣必須立官契、征收買家百之五的契稅,”
“重申按身份、品級,蓄擁奴婢,奴隸買賣須立官契,征收買家百之五契稅。”
“國家製訂律法,給予部曲、客女、佃戶、傭人等無產者客戶身份,使其成為國家良人,有獨立法律地位,給予保障,減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
“過去已擁有超額土地的可擱置處理,但今後須嚴格按身份、品級來占田,不得隨意超額占田,或者,沿邊諸州寬鄉地,對開墾荒者地,可不在限製內。”
“將來時機成熟,也可以對所有超占進行清理,或是強令轉賣,可是征收超額累進稅率。”
“點選府兵、勳官授田等用地,朝廷有權征用超額占用的田地,按市價補償。”
武懷玉一連說了好多條建議,當然,其中有些是現在就有條件實行的,比如對土地、奴隸買賣征收契稅,
比如立法保障佃戶權益,諸如限製田租、利息等。
也有一些是暫時沒操作性,純就是為回複皇帝的,諸如限奴限田、超額占田累進稅製、超額田清理等。
李世民聽了,也是立馬聽出好壞來,不得不說,跟魏征那個一廂情願的比起來,武懷玉的起碼有幾條還是能夠執行的,甚至對兼並能夠有所限製,
“你回頭把這些寫個詳細的奏疏上來,”
武懷玉知道皇帝肯定是想拿給大臣們觀看討論了,
懷玉告辭出宮的時候,李世民賞賜了他一盒桂花糕和一盒蒙頂石花龍團茶,
“你幾年時間買下幾千頃地,很是驚人啊,以後還是不要再買這麼多地了,你買這麼多地,又到處買奴隸,也挺辛苦的。”
武懷玉趕緊應下,皇帝可不是真心疼你辛苦什麼的,這是善意的警告了。
幾年時間,置地幾千頃,確實有些猛,雖說多數地是邊疆之地,可數量擺在那。
你堂堂宰相這般帶頭猛兼並土地,那還如何討論限田?
“臣打算兩三年內,起碼出售三千頃地,”
李世民驚訝,然後笑著讚許。
出宮後,也沒再留在長安,直接回龍橋,他現在主要差事還是在三原試行新法。
到家,晚餐時便跟妻妾們聊起在長安的事,包括侯君集中秋節都沒在京過就被趕去西域,還有他跟皇帝承諾要賣掉三千頃地。
“我不同意。”樊玄符激動的反對,
連淮南公主楊慕雲都很驚訝,“朝廷真要限田,也不可能拿阿郎開刀,何必主動賣田?”
“其實你們也不用擔心,這個事情另有內情。”
所謂內情,就是武懷玉打算把現在他名下的邊疆之地的三千頃地,多是些新墾荒地,賣給一些商行做開中商屯田,商屯種糧換開中的鹽引。
當然,賣給的這些商行,其實就是武家的商行。
左手倒右手。
但是如此一來,那些田就從武懷玉私有民田,變成商行的邊疆商屯田,是在商行名下了。
倒了一下手,實際所有者還是武懷玉,但武懷玉名下卻立減三十萬畝地。
“何必費這麼大力氣呢?”盧三十五娘不解。
而陳潤娘則擔憂,“那要是朝廷要征收百之五契稅,三十萬畝地的契稅,那得多少?假設一畝一百錢,三十萬畝的交易額可就是三萬貫,百之五契稅,那也是一千五百貫了。”
“這個其實你們不用擔心,現在朝廷邊疆有政策招商人去墾荒商屯,有許多優惠政策的,比如開墾商屯有數年免稅,這契稅也能免,
改成商屯後,以後地稅、義倉糧等這些,都還能優免一些呢。”
雖然武懷玉的目的不是為了少交點稅賦,但合理合法的也沒關係。
“田地轉到商行名下,以後會不會有什麼隱患?”樊玄符還是覺得這樣操作有些不好。
“都是些沿邊之地,數量聽起來嚇人而已,其實既不值錢,也不好經營,轉到商行名下,咱家的地也就沒多少了,”
皇帝都直言說他這幾年買的地太多了,那他武懷玉就總得有所表示才行的。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