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彰顯與眾不同。
還得是那種沒印染顏色,沒有提織花紋的素棉布衣。
大冬天,雪花飄飄,能穿一襲輕薄的棉布長袍,這不是火力強壯,而是顯示身份,也說明家裡有火牆、保暖好,用不著穿的雍腫。
當然,還是物以稀為貴。
滿街的皮草不稀罕,
如武相公甚至皇太子那樣,穿個棉布長衫,多瀟灑。
科舉在即。
武家門口,仍是每天有無數來乾謁投詩的士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文章投給武相公,若是能得到武相公賞識,那就一飛衝天了。
君不見李義府、上官儀他們現在都已經年紀輕輕便平步青雲?
李義府監察禦史巡按河東,風頭正勁,上官儀入秘書省為官,更是深得聖人賞識。
隻不過武懷玉對於這些滿懷熱情的士子們,卻沒什麼功夫看那些乾謁詩,實在是獻詩的士子太多,每天收的詩要拿筐裝上好多筐,武懷玉若每個的都看,真的是啥也不用乾了。
他也隻能讓門子收下,然後送到他的幕客那裡,先讓他們看,有比較好的再整理出來,
最後幕客們一起評選,每天選出十份最好,加上評語送到他那,他有空了便看一看。
不過就算是這樣,武懷玉也並不會輕易的就給某個士子推薦給考官。
現在想投在武懷玉門下的士子很多,
但越是如此,武懷玉也越不會再輕易的收人,
既得看才華,還得看人品,位置越高,越得小心,否則若是收了個白眼狼,那能力越強,背刺時傷害越大。
如今的科舉,一年一科,
秀才科太難,一般官員也不敢隨便舉薦人參考,所以有時兩三年開一科,一次可能就錄一兩個,有跟沒一樣。
倒是明經和進士科年年取士,甚至明經分四等,進士分兩等,但一年也都是隻錄個十來人,
其餘明書明法明律明算甚至明醫等這些,都屬於專科,錄取了也不過是做吏,
真正比較有前途的還是明經和進士,其中進士因為隻有兩等,錄的人更少,所以更難考。
懷玉覺得現在這種科舉考試製度,還是過於簡單了些,國家不夠重視,一來錄取的人少,二來取士也不全是憑能力,主要還是靠關係,考試既不糊名抄謄,甚至勳戚權貴打聲招呼,就能場外提前定取。
相比之下,明清時那種層層考試篩選,三年才一科,隻選進士的這種模式,倒是更公平一些。
不過如今大唐取士,以門蔭為主,推舉為次,至於說科舉,純粹就是點補充,一年那麼點人,簡直可有可無。
甚至這點機會,還主要被士族子弟搶走了,寒門子弟機會很少。
馬周有次跟懷玉喝茶,談到科舉,就覺得不夠公平。
武懷玉也知道不公平,但朝廷開科舉士,本就不是衝著公平去的,否則就不會是以門蔭取士為主了。
為何魏晉以來有門閥世家?
說白了就是這種以門第為出身為主造成的,貴族官員子弟,直接就有資格做官,這必然就使的世襲,
武懷玉的長子才三歲多點,現在都已經一路加封為三原縣侯了。
幾乎一年晉一級,從縣男到縣子再到縣伯、縣侯。
其它這種情況在頂級勳戚家族並不稀奇,長孫無忌、房玄齡、秦瓊、程咬金、武懷玉等這些王公勳戚,他們都有兒子以父之功勳而封賞虛爵,若是賜婚尚公主的,爵位更是能封到縣公縣侯。
而許多出身一般平民或小地主的府兵,可能百戰餘生,都撈不到一個虛封的男爵。
貴族高官子弟,既可以成為館學生,也可以成為國子監生,這都是能夠獲得入仕資格的,再差也能做三衛侍官,累積年資後就能釋褐授官。
說到底,大唐還是個等級森嚴的時代。
最後的貴族門閥時代。
“二郎,阿郎和大郎與馬郎婿來了,”
文水縣侯武士恪、曲水縣侯武懷義?、高唐縣侯馬周,爺三一起進來,老武還抱著懷玉嫡長子三原縣侯武承嗣。
老少四位侯爺進來。
老武和小武,那都是沾懷玉的光,跟著加封的虛爵,懷義是憑他在韶州的驚人政績晉升的。
至於馬周,他本是高唐縣子爵,但這位向來得李世民賞識看重,如何為中書侍郎又兼太子右庶子,是李世民第一大秘,前些天又連上了好幾道奏疏獻言獻策,李世民看了極為滿意,不僅賞賜絹錢,還晉封為高唐縣侯。
跟同一起獲得晉封的還有魏征,侍中魏征本來已經是巨鹿縣侯,這次晉封為巨鹿郡公。
看著老少四人都頂著個縣侯爵位,武懷玉也不由的感歎,武家真是崛起了,武士彠四兄弟,還有一國公,兩縣公,連死去的武士讓都被追贈了一個縣男爵位。
武懷玉又頂著個晉國公,
並州武氏,就他們兩房,現在兩國公,兩縣公,三縣侯,還有一個縣男,馬周這個縣侯女婿都還沒算進去。
而且武懷玉妻子是晉國夫人,他的媵妾楊慕雲,本是隋朝和親突厥的公主,李世民同樣冊封她為大唐的淮南公主,哪怕現在跟突利和離改跟武懷玉,這公主身份也還在。
仆射李靖侄孫女李清,被皇帝認做義妹,賜封永樂縣主,而她跟懷玉的女兒也被天子封為江寧縣主。
甚至武士彠的二女兒,如今也成了準太子良娣,
貞觀四年末,
長安上空飄飄灑灑的下起雪來,
武氏家族卻是煊赫光榮,驚豔滿長安。
這份煊赫,甚至已經讓不少長安人覺得都蓋過了許多舊閥、世家。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