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裡,
武懷玉猶如易中天老師,侃侃而談,通鑒開篇其實講的是三家分晉的故事,
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也標誌著從春秋時代正式進入了戰國時代,
“彼時晉國王室衰微,智家、韓家、趙家、中氏家、範家六個家族最強,而六個家族當中又數趙家最強,整個晉國的軍政都被趙家把持,”
武懷玉跟品三國一樣,把自己寫的書細細品讀講解給皇帝一家三口聽。
“智家第六代家主智宣子準備選擇智瑤做為繼承人時,他弟弟告訴他,智瑤哪裡都好,就有一點不好,為人不夠仁義。如果選擇他做為智家新一代家主,那整個智氏家族都要滅亡,
但智宣子沒有聽他的,仍舊選擇智瑤做為繼承人,於是智果直接改姓,另立宗廟。”
皇帝一家三口都很認真的的聽講。
“趙家家主趙鞅去世,智瑤抓住機會帶領智家成為晉國最強家族,直接把持晉國軍政,聯合韓趙魏三家把另外的中氏家、範家給瓜分了,六大家族變成四大家族,”
“太子殿下,如果你是智瑤,接下來你會怎麼做?”懷玉拋出一個問題。
承乾思索了一下,答道,“繼續吞並其它家族,壯大智家勢力。”
李世民聽了卻搖了搖頭。
武懷玉道,“殿下,智瑤正是這麼做的,他決定拆分趙家,這個曾經晉國最強的家族,也是當前對智家威脅最大的家族,”
“老師,那智瑤做對了嗎?”
懷玉笑笑,“殿下,現在晉國的情況,其實就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那就是在四方博弈當中,最強的一方應該如何選擇。”
“智瑤的選擇是聯合最弱的韓魏兩家向次強的趙家進攻,三家當中,趙家對他威脅最大,如果給趙家時間發展,那麼未來就是智、趙兩家雙強對峙,不僅彼此奈何不了對方,還會給韓魏兩家更多騎牆機會,所以他首先打擊趙家,
而且他聯合韓魏兩家,也是擔心自己腹背受敵,所以先下手為強,避免韓趙魏三家結盟,”
“在智瑤的聯合下,智、魏、韓三家圍堵趙家城池,久攻不下,智瑤想出了水淹城池的計謀,但眼看城池將破,趙家將被執瓜分時,意外卻發生了。”
“發生了什麼意外?”承乾問。
“太子覺得會發生什麼意外呢?”
“難道是韓魏反水?”
李世民捋須點頭,很是滿意,“承乾讀過這段曆史?”
“兒臣沒細讀過這段曆史,但既然最後是韓趙魏三家分晉,那肯定智氏被先瓜分了。”
“殿下說的沒錯,趙氏城破之際,韓、魏兩家突然倒戈,聯合趙家將智家軍隊擊敗,殺死智瑤,同時將智家人儘數誅滅,瓜分了智家乃至整個晉國,曾經智果的忠告成了現實。”
“殿下,本來智家是晉國四大家族中最強的,甚至一度聯合了韓魏,差點滅點趙家,可最後為何反而是他功虧一簣呢?”
承乾也一時想不明白,為何最強的反而最先敗了,明明智瑤已經先把韓魏拉到自己陣營了啊,明明趙氏是必滅的困局了。
“老師,為何?”
“其實很簡單,一開始智果就說清楚了問題的根本,那就是智瑤不仁。”
“啊,不仁?”
“沒錯,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旦踏入棋局,那就難以回頭,所謂一步錯,步步錯,走錯一步則萬劫不複,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入局,就是用仁去代替爭,”
承乾聽不懂。
“其實說直白點,就是要以靜置動,靜待時機,爭固然可以有所得,但是失敗的話則代價巨大,
猥瑣發育才是王道,
有句話說出頭的櫞子先爛,還有句話叫木秀才林則風必摧之,其實細讀史書,就晉國滅亡的曆史來說,並不僅僅是三家分晉,曾經晉國是有十一大家族,輪值六卿,輪流執政。
但後來十一大家族不斷內鬥,從十一大家族到八大家族,再到六大家族,再到四大家族,再到三家分晉,晉國滅亡。
而細品晉國諸大家族內鬥史,每次失敗者往往是最強的家族,”
“而晉國史,其實也就是另一部戰國史,進入戰國時代後,大爭之世,合縱連橫,”
“智氏家族的滅亡,因其不仁,他表現的太過強勢,先滅了中氏範氏,又要滅趙家,其咄咄逼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韓魏都不傻,誰都知道趙氏被滅後,下一步肯定就輪到他們了,所以他們才會在最後關關反水。”
“如果智氏當家人能夠不那麼強勢,在滅掉中氏範氏後靜待時機,等到有足夠的正當理由後再出兵,那情況可能又不一樣,
智瑤太心急,太強勢,所以最後滅亡的反而是智家。
所以在鬥爭中,仁義道德其實很重要,各方博弈中時機把握也極重要,”
通鑒開篇選的三家分晉,
砸缸的小夥伴還是很厲害的,這不僅是說三家分晉禮崩樂壞,智氏不仁,其實也是在講當年做大哥的周天子失禮,
周天子雖是名義上的天下宗主,可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地方諸侯。
但因為有禮法約束,所以諸侯們才沒法直接憑實力滅了周朝,取而代之。
晉國三家大夫欺淩蔑視晉國國君,瓜分了晉國,這個時候做為天子的周王,就應當舉起禮義大旗,號召諸侯討伐韓趙魏這晉國三卿。
可周天子不僅沒派兵征討,反而對他們加封賜爵,讓他們列位於諸侯國君之中,
這樣做使的周王朝僅有的一點名份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棄,周朝先王的禮教到此喪失乾淨,
周王朝最後的一點統治根基也就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