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哥並不關心什麼王子公主的,他隻關心他的氮磷鉀。
因為現在手頭上有鋼鐵廠跟焦炭廠,煤炭倒不是什麼特彆稀缺的物資,不少大型露天煤礦也相繼開始開采了,特彆是山西、山東一帶遼國人為了掙錢換不鏽鋼盆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往這邊運煤了。
煤炭在煉焦過程中會生成少量氨氣,這是由於煤本身含有一定的含氮雜環,在煉焦過程中這些氮元素會以氨氣的形態釋放出來,混合在焦爐煤氣之中。實際上在人類沒有搞出合成氨的年代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得到氮元素的。然後隻是需要用接觸法、鉛室法和乾餾法製造出硫酸,然後用硫酸吸收法製成氮肥就行。
再加上現在在縣裡修建了不少公廁並且製定了在外頭拉屎罰款的政策,所以氮肥其實是最容易獲得的一種肥料了。
而磷肥想對複雜一點,但也並沒有複雜到什麼地步,已知技術含量最低的過磷酸鈣的煉製化學方程式為2ca5f(po4)3+7h2so4+3h2o=3ca(h2po4)2·h2o+7caso4+2hf,這邊含磷的礦石儲量並不少,而且最大的磷礦就在大宋境內,所以磷肥比氮肥難一點但有限。
這最難的就要屬鉀礦了,鉀肥的生產流程也很簡單,青海部分鹽湖含鉀量較高可直接提供氯化鉀,但要作化肥使用也還需脂肪胺浮選,分離鈉鈣鎂後提純,可問題就在於這裡了,煉製簡單但這會兒的青海那可都算是蠻荒地區了,真的是可謂所愛隔山海。
想要提取鉀元素,要麼大量去燒草木灰,要麼就是在四川的鹽井裡篩鉀含量高的鹽井,但問題是彆的還好說,唯獨就這個鹽,那可是國家把控的戰略資源,動這個就算皇帝同意利益集團都不會同意,他們現在能容忍張哥在這裡發展,唯一原因就是地方太小不值得他們塞牙縫,可真要伸手到鹽區了,那他們非得吃人不可。
所以張哥隻能另辟蹊徑,那就是去寧波曬海……
這正所謂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張哥與寧波也就是明州當地的大營取得了聯係,他反正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就直接跟軍隊走私鹽吧,反正周圍國家需要大量的鹽,張哥不光給了他們曬鹽、提純的方法還給他們提供了銷路。
而張哥要的不是精鹽恰恰就是那種不能吃的粗曬海鹽,要的就是那股子雜質的感覺,曬鹽的成本不高,再加上大宋到現在已經呈現出了完美的重文輕武策略,所以軍隊的日子不好過,禁軍都緊巴巴的,更彆提那些沿海地區的備軍了。
所以這件事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了協議,人間第一家化肥廠也正式開始啟動建設計劃了,雖然化肥的產量預估並不高,但卻能滿足這個地方的生產製備,反正整體來說在未來三年到五年內,糧食作物的產量穩定能翻三到五倍。
有了高產的糧食,哪怕不用土豆玉米也能保障口糧和養殖業的發展,這才是張哥關心的重中之重,在這塊心裡的大石頭落地之後,張哥快馬加鞭的進行了周圍土地的規劃方案,該修橋的修橋、該修路的修路,水泥這玩意成本巨低、效果巨好,是時候該用上了。
反正現在整個餘杭就像是個大工地,基本上財政賺的錢都塞到了基礎建設裡頭去,隻是早先的人口引入計劃已經快把周圍的鄉鎮給吸乾了,到處嚷嚷著人都快空了,而餘杭縣也從張哥最開始接手時的兩萬人左右,在三年的時間裡極速擴張到了近二十萬人。
這已經是個中大型城市的人口規模了,如果不是張哥布局布的好,利用大運河的優勢把這一片打造成了複合型城市,餘杭根本就吃不下這麼多人口。
但即便是這樣他也遠遠沒有滿足,仍然不停的從周圍吸收遷徙而來的民眾,給出了許多優惠措施進行引流,甚至把手都開始往邊境流民的身上伸了。
不過還好,即便是再吃下二十萬人這裡也不會有什麼特彆大的問題,一來是土地還沒有開發到極限,再一個就是化肥廠和一些相關的配套企業也需要大量的人口,畢竟工業剪刀差可不是開玩笑的,餘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的東西不是彆的地方生產仿製不出來,而是成本根本無法控製。
就用最簡單的菜刀舉例子,一把最普通的菜刀,在這邊生產出來的價格是其他地區生產出來價格的五分之一,這還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毛利。但人家即便是賣到了它的五倍,毛利卻隻有半分之十,純粹賺一個生活費,可哪怕是如此,產品品質還不如人家五分之一的菜刀更好。
其餘的還有紡織品、輕工業品跟加工食品,這些東西都附加有高昂的科技費用,而且是那種想學學不會,會了產不出,產了賣虧本的東西。
而就在張哥籌劃化肥廠破土動工的時候,趙禎的壽辰也終於到了。
雖然沒有盛大的婚禮,但關鍵張哥是貨真價實娶了他女兒的,哪怕自己要避嫌而不能隨意回京,但禮物還是要備上的。
人家嘛,送大玉雕的、送千年人參的、送紅珊瑚的、送金絲刺繡的,張哥送了一輛車。
完全手工打造的汽車,雖然並不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汽車,但卻可以說是這個時代工業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全都給鑲嵌上去了。
首先就是衝壓工藝和鑄造工藝,這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就是登峰造極的水平,簡單說就是這輛車他能不能防彈不知道,但肯定是能防弓箭的,焦炭專用的燃燒室配合高密封循環鍋爐,一箱水加一後備箱焦炭能以時速五十公裡跑近六個鐘頭,足夠從臨安到餘杭跑一個來回。
然後就是裡頭的配置,這應該算是第一輛轎車了,設置四個座椅全真皮的並且安裝有風扇並且配有相當拉風的造型,畢竟是張哥親自手搓出來的東西,設計感可以說是拉滿的,而且因為他設計的蒸汽機組非常先進,隔熱設施非常到位,所以即便是坐在裡頭也感覺不到鍋爐傳來的熱量。
最後就是避震了,因為沒有橡膠所以隻能使用蒙皮法製作輪胎,車輛的避震就顯得尤其重要,但張哥是何等的問題處理專家,他竟生生的打造出了一套堪比拉力賽車的懸掛係統,無論外部怎樣顛簸,隻要不是那種非常明顯的不平整或者坑窪。
而這到現在都還沒有超脫可以理解的範疇,畢竟餘杭有鐵牛的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這上頭竟然帶有一台留聲機。
沒錯,就是留聲機,可以發出聲音的那種,隻要把那種圓盤子放進去就能唱歌的留聲機,當圓盤轉動時,裡頭就會傳來餘杭最近特彆流行的一些小曲兒,聲音就特彆複古帶著些許雜音,但這可是超乎時代想象的產品。
汽車是趙禎生日前三天送到的,在跟車一起去的工程師兼司機的一番演示後,這幾天趙禎每天晚上下了班都會在停在宮場上的汽車裡坐一會兒,讓司機打開小風扇和車上的燈,聽上一段小曲兒、發發呆、看看書,品上幾口今年剛下來的龍井茶。
在車裡的時光讓他非常愜意,甚至他都有點愛上這種感覺了,就感覺隻有在夜晚無人坐在車裡時,他才能真正找回做自己的感覺,即便他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卻沒有一天能有這樣的自在。
趙禎其實是個很大方的人,大部分人人家送他的禮物,他都轉贈給了手底下的大臣們,唯獨這輛車他是怎麼都不舍得給人,也不知道是留戀那嚶嚶婉轉的小曲兒還是留戀深夜皇宮中的星空。
若是來了性質,也會讓司機開著車帶著他轉上幾圈,不過通常也不會出皇宮,因為趙禎一世低調,他不想擾民,但心中又有癮,在宮裡頭轉上幾圈,倒也是解了心中的癮頭。
壽宴那天張哥沒來,但趙蓉回來了,畢竟父親大壽她作為女兒說什麼也是要回來儘孝的,她能感覺到父皇今天非常高興,酒喝到滿臉通紅,要知道以往他都是屬於非常克製的那種,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不過今天倒也有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太子沒有來,說是身體抱病已經臥床,但趙蓉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按照趙頊的說的來看,太子殿下的謀劃已經進入到了最後階段了,今天的不出席可能就是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