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府司直、長史、征事、曹掾、郎將、司馬、都尉、少卿,嗚嗚泱泱,跟在十二卿身後。
整個帝國京畿中樞的官員,幾乎傾巢而出,他們步伐整齊,沒人敢喘一口大氣。
寒李在大秦的壯舉,舉國皆知,蘇禦人過城門後,城內百姓鴉雀無聲。
不知誰在人群中喊了一聲‘送墨門大俠上路啦’。
整座長安城立刻人聲鼎沸,兩側百姓呼喊寒李名字的聲音此起彼伏,雜亂粗糙的聲音,漸漸由散亂變得整齊劃一,一句‘送墨門大俠上路’,山呼海嘯,響徹寰宇,白布白綾漫天飛舞,長安城仿若秋日落雪,悲如深冬。
朱雀大街的儘頭,一座祭壇拔地而起。
早已備好的九丈九的祭壇之上,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另有招魂燈一盞,這是帝國祭奠王侯才有的待遇,今天,劉彥為寒李特設。
蘇禦將寒李送上祭壇後,便默默退出。
劉彥正冠肅衣,親自奠酒,悼念祭文,悲道,“嗚呼寒李,九州子弟翹首公歸,怎奈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君亡乃墨家之失,天道之失。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嗚呼哀哉!因撰茲文,追敘悲思,緬然長懷,風烈猶在。”
祭酒灑下,催開了天朝百姓的淚水,整座長安城悲哭慟嚎,連日頭都不忍相見,悄悄躲在了灰雲之後。
英雄之所以叫英雄,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會被世人永遠銘記!
寒李,是英雄。
最後,祭奠寒李的儀式,在劉彥封寒李為墨候後,宣告隆重結束。
祭奠事了,蘇禦知道寒李生平不願被天下宗法的條條框框束縛,謊稱寒李生前有願,婉拒了天子劉彥‘為寒李大修陵園,將其厚葬功德林’的美意,他將紫檀錦盒重新放入破布囊中,不鹹不淡地說了句‘人間有情,落葉歸根’,便迅速北出橫門離去。
劉彥挽袖凝望,久久不肯離去,直至蘇禦人影消逝,才低歎蕭索回宮。
萬裡山河,血澆築,漢壇旌節,一抔熱土一抔魂。
腰間懸劍,尊中酒,破敵金城,馬革裹屍有何難?
苻毅,你他娘給老子等著!
終有一日,我劉彥要搗了你的天狼城,讓你大秦的將士,為我墨家的英雄,陪葬!
長安北去十幾裡,繁華散去,數萬棵青鬆翠柏的掩映中,有一片供奉大漢英雄豪烈的功德林,五虎上將、臥龍鳳雛等萬千英豪長眠於此,凜然正氣直撲雲霄,引得蘇禦駐立良久。
他帶著寒李,緩緩入林。
每一座墓碑,都是一個不倒的生命;每一段銘文,都鐫刻著英雄的足跡和誓言。他們胸懷“國之大者”,為了崇高理想,選擇舍生忘死,用生命詮釋漢家使命,用忠勇譜寫讚歌,書寫“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華章。
祭英烈,家國永念。或許真如剛剛身前走過的教書先生所說銘記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他們的理想與信念,前進不止,並使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蘇禦愧疚地搖了搖頭,自己妄稱儒家大賢,‘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坤乾’這一點道理,自己居然現在才知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背著寒李,‘倆人兒’在愈顯寂寥的碑林中呆坐了良久,蘇禦低眉自語。
何為仁?仁者人也,親親為人。乃天子不忍生靈塗炭,平田求緩也。
何為義?乃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乃後生劉懿舍小家、為大家也。
何為禮?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乃沈希言寒窗多年著《五穀民令》,教化天下也。
何為智?燭也,性也,心之府也。乃陛下分化、修渠、平田之心機也。
何為信?誠也。乃寒李千裡驅馳,踐諾墨家兼愛非攻者也。
孔子尚仁,所謂“仁”者,就是推己及人、由家及國;孟子重義,所謂“義”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
從此以後,儒家之學,應為救世濟民之學;儒家之道,當為教化百姓行善之道;儒家之聖,當滋養生靈、孕育大和,言天地之盛德,荷神器之偉重也!
蘇禦雙眸像一汪清澈見底的清泉,反手拍了拍身後的破布囊,露出滄桑笑顏,嗬嗬笑道,“世事悠悠袖手看,願將儒術策治安。走吧,年輕人,送你回牧州!我也該回去了,倦了!”
蘇禦踏出功德林的霎那,天降異象,暮靄沉沉的北天,一道日光似鬥牛光焰,穿過重重疊疊,射向功德林中,百裡之地乍晴暴熱、秋寒料峭,光掠之處,自有萬千生機。
《大漢風雲譜》記公元342年,壬寅虎年秋,蘇禦長安入禦術。
喜歡一劍吞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劍吞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