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石油天然氣行業如今被三大國營企業牢牢掌控在手中,他們分彆是華夏石油天然氣、華夏石油化工和華夏海洋石油。
這華夏石油天然氣三巨頭也是經曆了多次分分合合才形成如今的三足鼎立的局勢。
華夏海洋石油體量規模最小,但是效率和效益確實排在第一位,主要負責國內海上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同時也具有海外油氣資產。
華夏石油化工顧名思義,以下遊煉油化工為主,上遊油氣勘探開發相對薄弱,其油田和氣田主要位於華夏南部。
華夏石油天然氣主要以上遊油氣勘探開發為主,其油田和氣田主要位於華夏北方,以及西南等地區,煉油化工板塊規模僅次於華夏石油化工。
在國營絕對壟斷的油氣行業,尤通和尤達愣是靠風騷走位,猥瑣發育,打野升級站住了腳跟。
尤通在江浙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油氣貿易網絡,尤達則是在齊魯開設了煉油廠並掌握了一定的技術。
在兄弟倆都遇到瓶頸的時候,兩人毫不猶豫地走到一起,將各自的公司進行合並和重組。
華譽油氣集團由此誕生,兄弟兩人形成了優勢互補。在尤通的主導下,華譽油氣在齊魯的貿易銷售網絡迅速鋪開,從建設租賃油庫,到組建油氣物流車隊,再到終端收購建設加油站。
原來尤達的煉油廠隻能將成品油批發銷售,如今可以直接運到自己控股的加油站按照零售價進行高價銷售,大大提升了利潤。
最為關鍵的是,形成煉廠到儲運,再到加油站完整的產業鏈後,尤氏兄弟在稅務以及成品油調和上具有更為廣大的操作空間。
眾所周知,對於一個民營煉油廠而言,其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兩個方麵一個是能夠拿到便宜地原油及原料進行煉製加工,另一個就是在稅務上“想儘辦法”。
對於煉油廠稅務,成品油調和等,隨便拿出來哪一條,都堪稱是涉及法律、稅務、理論、實踐技術等多方麵的複合課題,這裡麵的每一個彎彎繞繞,道道坎坎都是富含真金白銀的大學問。
什麼“油票分離”、“虛開發票”等等,花樣百出,這裡由於多種原因,不再詳細展開。
同時對於尤通的江浙銷售網絡來說,尤達的加入可謂解決了上遊貨源的問題。尤達將自己經營煉油廠的經驗悉數傳授給哥哥,兩人在控股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小煉油廠。
這家小煉油廠原來目的產品不夠明確,在華譽油氣集團接手後,被明確升級改造成燃料型煉油廠,主要生產汽柴油。
如此一來,尤通便解決了自己在江浙貨源不穩定的問題,而且必要時,隻要齊魯和江浙跨區套利價差打開,尤通完全可以將弟弟在齊魯煉廠的汽柴油運到江浙來銷售。
就這樣,華譽油氣集團在這一次整合後,度過了一陣蜜月期,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兄弟兩人麵臨了新的問題,那就是煉廠的原油不夠用。
也許有人會說,那石油不是到處都是,不夠就買點唄。
問題沒那麼簡單,在華夏,民營煉油廠的原油加工數量是受到配額限製的,說白了就是每年原油加工量有一個上限,如果這個配額上限用光了,要麼就麵臨買貴米下鍋或者是無米下鍋的窘境。
於是,兄弟兩人絞儘腦汁,想通過商務部申請到更多地原油配額進行煉廠加工,可惜都無功而返。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尤通的兒子會鞍前馬後地悉心侍候著經貿部副部長張文正的公子張曉平。
就在兄弟兩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們遇到了第一個貴人,時任東江市市長的張文正。
華譽油氣集團要發展,市長張文正要政績。於是,尤氏兄弟便抓住東江市市長親自招商引資的機會,和日理萬機的張市長在招商引資現場見了一麵。
張市長在聽完兩人來意之後,說道“這樣吧,你們回頭去東江市政府一趟,咱們坐下來詳細談談。”
尤氏兄弟受寵若驚,沒想到這麼大個市長,居然能設身處地為他們的企業著想,不愧是人民的好乾部。
很快,尤氏兄弟便和張文正市長的秘書取得了聯係,並預定好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