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的時間,對於顧梓敬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這段時間裡,他全身心投入到芯片開發項目中,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突破,他們的芯片產品在科技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然而,儘管技術層麵的難題被逐一攻克,但要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臨床,還需要解決倫理、法律和醫療實踐等多方麵的問題。
顧梓敬深知,這需要更多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特彆是那些在國際醫學界享有盛譽的教授們。
在這段時間裡,顧梓敬通過各種渠道,接觸了多位國外醫學教授,希望能夠邀請他們加入項目,共同推動這一技術的發展。
可儘管他展現出了極高的誠意和決心,許多教授卻因為各種原因,包括對技術的不確定性、倫理考量,或是個人職業規劃等,並不打算出山參與這項研究。
這讓顧梓敬感覺很挫敗。
他本以為自己做好了充分準備,即使最終沒辦法邀請到那麼多教授加盟,至少也能找齊三四名吧?
然而結果呢……
一連數日,顧梓敬都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發呆。
“怎麼回事啊?”他揉搓了一把臉頰,喃喃低語道“明明已經突破那麼多的難關了,偏偏這個時候出差錯,為什麼就是請不來?難不成這群老頑固們寧願去給一個十幾歲孩子當助手,都不想來幫忙嗎!?”
顧梓敬氣憤不已。
他真的很不喜歡這樣的合作夥伴,甚至是有點沮喪。
“顧總,他們多的認為乾預植物人蘇醒,是違背生物學,不願插手。”許安敲門後走了進來,彙報道“而且,他們也認為您隻是在紙上談兵,根本不懂什麼叫植物人蘇醒,所以才會拒絕您的邀請……”
顧梓敬愣住了“我隻是在紙上談兵?他們腦袋進水了嗎?”
“自然他們老頑固,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我們的技術自己大大突破醫學史上的認知,可用在人體終究沒把握。”
顧梓敬揉了揉眉心“伊萬諾夫娜博士那邊怎麼樣了?”
“已經聯係上了,隻是博士已經退休兩年,我們的人還在協商。”
伊萬諾夫娜是俄羅斯人,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神經倫理學,是有名的神經腦科博士。
也是顧梓敬主要邀請人之一,若是能有他的見解投入科研,團隊將順利無阻。
“繼續,什麼要求都可以提,我們儘量滿足。”
“好,顧總,家裡老太太來電話了,說您已經有半個月沒回去過了,想讓您回去吃晚飯。”
顧梓敬歎息道“我知道了,今天周末,我先回家陪老太太吃完飯再來公司。”
許安離開後,顧梓敬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脖頸,轉頭看向辦公桌旁的電腦屏幕。
傍晚時分,顧梓敬的車子緩緩駛入顧家老宅的庭院。
顧梓敬走進家門,迎麵而來的是欒淑躍溫暖的笑容。
飯桌上,欒淑躍已經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家常菜,每一道菜都是顧梓敬喜歡的。
“梓敬啊,你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考慮成家立業了。”奶奶邊說邊給顧梓敬夾菜,眼神中滿是關切。
顧梓敬心裡一沉,他知道奶奶又要開始催婚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