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瞅準時機,就很可能救出李泰妻兒。
實際上,李辰從頭到尾就沒放棄救出李泰妻兒的打算。
但吳康伯心思周密,他必然也想得到這些,李辰敢肯定,燕都還有吳康伯的心腹,在監視著城內的一切,一旦燕都發生了異動,打草驚蛇之下,計劃很可能失敗。
因此,連若水、陳白和周預的機會就一次,若是失敗,就沒有第二次。
李辰明白這一點,他必須協助連若水等人的行事,當李辰聽到吳康伯派人掘開自己母親的陵墓,他就將計就計,選擇了出兵。
當李辰和李泰兩軍廝殺起來,吳康伯才會相信他的計劃已經成功,他才會放鬆警惕。
此外,李辰的出兵還有另外的用意,那就對李泰的攻心戰。李辰要用無數大雍精銳猛士的生命,來動搖李泰。
他真的想看到,大雍最強大的戰士死在了內亂,自相殘殺中?
當然,計劃如此,最後會不會成功,就要多少看些天意了。
…
後麵的五日,壽王大軍整裝備戰。
這一場大戰就是硬拚,沒有施展奇謀的餘地,偷襲,反水,都難以奏效,就是正麵的平推死戰,李辰打算用最強的戰力應對,為此,李辰出動了五千虎豹騎、五千玄甲兵、兩萬五千的驍果軍、兩萬五千陷陣軍、三萬人的銳膺衛,共九萬大軍。
李泰則有八萬大軍,其中七萬是李泰的本部兵,還有一萬是吳康伯增派的,也極為精銳。
時間到了第五日。
李辰身披銀甲,手持畫戟,胯下雪蹄火龍駒,身後是徐去病、沈慶之、孫鎮惡、趙雄信、楊雄、鐵烏、花駿達、邱讓等等,再後麵,就是陣列整齊的九萬大軍。
此次李辰親自的領兵,可見對這一仗的重視。
君辱則臣死,壽王軍的全體將士得知君主受辱,無不是氣憤填膺,鬥誌達到了頂點。
號角聲響,大軍出動。
李辰下令,玄甲兵、銳膺衛做前軍,虎豹騎為中軍,陷陣軍為兩翼,驍果軍為後軍。
一時間,旌旗飛舞,甲胄耀眼,大軍中彌漫著肅殺之氣,目標大昭寺。
而李泰也做好了準備,楊廣業部為前軍,王鐵山部為中軍,付友貞、唐武為兩翼,吳令坤和吳康伯增派的一萬兵為後軍。
沙場秋點兵,肅殺氣充塞天地。
數日後,臨近黃昏,殘陽似血,李辰的大軍出現在大昭寺的附近,和涼王軍相對。
一方是席卷整個江南,勢如破竹二分天下的少有精銳,而另一方,則是鎮守北境燕都,與契丹異族血戰多年的百戰之軍,都是從血與火中淬煉出來,大雍少有的兩支強軍,原本他們該一致對外,掃清外敵,將大雍的威名宣揚四海的,現在卻要鬥個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