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朱樉的話音一落,三人悄無聲息的開始分頭行動。
黑暗裡沒有一點亮光,聽到三位“保鏢”都要棄他而去。
手無縛雞之力的劉璟心中一片慌亂,他的腳步越發焦急,剛想追上去。
黑暗中射過來一發羽箭,精準的射在了劉璟的鞋尖上。
就差不到兩公分的距離,這支箭就要把劉璟的腳掌射一個對穿。
鞋尖上釘著一支箭,把劉璟立馬嚇的不敢再亂動了。
黑暗裡,響起了熟悉的聲音。
隻聽朱樉小聲噓了一句,“你彆跟著他們添亂,跟著我走。”
“好地方?”劉璟愣道:“大王不是要跟二位公爺一起包夾嗎?”
朱樉嗬嗬一笑:“我故意把他們支開,就是為了不讓他們搶我的人頭。”
“搶人頭?”聽著這無厘頭的話,劉璟整個人都麻了,心想:“您老這張嘴裡還有半句實話嗎?”
黑暗之中,朱樉拉著劉璟的胳膊,對他說道:“跟我走,孤帶你去一個好地方。”
“好地方?”劉璟很想問一句,是正經的還是不正經的那種。
可惜的是還沒等劉璟開口,朱樉就拖著他朝著另一條岔道走去。
剛走沒一會兒,剛才那條暗道裡就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
嚎叫聲隨著地道傳出了老遠的距離,在劉璟的耳邊響個不停。
雖然是敵人發出的慘叫,可是這聲音也太嚇人了。
把劉璟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聽的劉璟心裡發毛,頭皮直發麻。
朱樉拖著不情不願的劉璟一邊往前走,一邊還自顧自的說道:
“這人臨死前發出的叫聲,比殺豬宰牛的時候還大。”
“你第一次聽到這種叫聲,可能會感到有一點害怕,等你以後聽的多了,你就會慢慢習慣了。”
劉璟現在還不明白秦王口中的習慣是什麼意思?等到許多年以後,內閣首輔大學士劉璟,來自金陵日報社的年輕記者問道:“劉閣老,我聽說當年是您跟李太師一起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東南亞慘案。”
他對著金陵日報的記者回憶道:“從我踏進那條幽暗深邃的地道那一刻開始,我的心就變得麻木不仁了。”
年輕記者擦了一下金絲眼鏡,問道:“劉閣老,請問這就是您屠殺當地土著的理由嗎?”
劉璟輕輕搖頭,他一臉無辜道:“當地土著屢次叛亂,我隻是建議高過車輪的成年男子一律斬殺。沒想到李景隆那個王八蛋擅自做主……”
“他居然叫人把車輪放平了。”
等到金陵日報社的記者,采訪到官居太師的李景隆。
問到東南亞慘案時,李景隆大聲反駁道:“眾所周知,我李九江是一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如果不是劉書生假傳王命,我根本過不了自己良心的那一關。”
關於洪武十八年,在東南亞發生的那場震驚世界的慘案,真正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在後世史學界爭論了一百多年也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起因正是李景隆和劉璟之間互相推脫,都把全部責任歸咎於了對方。
……
此事暫且按下不表,朱樉拖著劉璟往地道的深處一步一步走去。
不遠處傳來一絲絲微弱的火光,朱樉張弓搭箭朝著火光之處,一箭射了過去。
隨著弓弦聲響起,不遠處有一個人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就應聲倒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