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承恩抬了下手,一臉謙虛地說:“王公公,說笑了。”
“咱家彆的本事沒有,不過是跟著娘娘多讀了幾年。”
“跟那些文曲星下凡的進士老爺相比,咱家這一點點學問,根本不值得一提。”
一提到馬皇後,馬承恩的臉上充滿了敬意。
看到對方的表情,王安心裡有種說不出的羨慕。
早在開國之初,洪武爺就下了嚴令,為了防止宦官乾政的弊端,一律禁止宮中太監讀書認字,違令者斬。
因此,乾清宮裡才會出現文盲紮堆的現象,除了他的乾爹宋老太監還算勉勉強強,能有一個秀才的水準。
乾清宮裡的大小太監,包括黃狗兒在內,基本上連字都認不全。
反觀彆人坤寧宮裡出來的人,不僅會讀書寫字,而且個個有學問。
一群目不識丁的睜眼瞎在讀書人的麵前,結果可想而知,他們連硬氣的資格都沒有。
若是當年能進坤寧宮,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努力。
或許他早就出人頭地了,彆人不知道,反正王安就是這樣想的。
好在是現在就有一個機會擺在他的麵前,於是王安問道:“馬公公,三味書屋的三味究竟是何意啊?”
對於王安來說,眼前藏在密室裡的這間書屋,不管是叫三味書屋還是四味書屋,這些跟他一個外人沒有半點關係。
王安這樣問的用意,一方麵是跟馬承恩拉近關係,另一方麵是想從側麵打聽,這間三味書屋的主人到底是誰?
王安心底的小九九,馬承恩一眼就看穿了。
不過馬承恩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的心裡清楚,隻要進了眼前這一道門,王安就沒有回頭路了。
於是馬承恩笑著回答:“當年,書屋的主人是這樣告訴咱家的。”
“這三味書屋裡麵的三味,是指的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這三味。”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王安一愣神,照著剛才的話又重複了一遍,若有所思的說:“取自修身養性,安貧樂道之意嗎?”
聽到這話,馬承恩臉上的笑意更甚,“難怪黃公公跟裡麵那位,這樣的看重你。”
“你王安果然是一個聰明伶俐之人,一點就通。”
聽到這個誇獎,王安沒有半點高興,反而露出了苦笑。
“在下到了不惑之年都還是一事無成。”
“馬公公,您老人家就彆挖苦我了。”
馬承恩笑道:“此言非虛,漢朝的蔡公公到了四十二歲,改進了造紙術成了青史留名的賢宦。”
王安知道馬承恩口中的蔡公公,指的是東漢的宦官蔡倫。
沒等王安回話,馬承恩又說:“在此之前,蔡公公可是朝野上下,人儘皆知的奸佞之人,可是到了鄧太後的手下,這奸佞之人就成了一代名臣。”
“恰恰說明了,這人啊,壞的不是本性,而是擺錯了位置。一旦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陰險小人何嘗不能做出一番千古留名的大事業呢?”
龍亭侯蔡倫的事跡,王安自然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