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篇-解疑水滸傳22
有仇不報枉為英雄好漢
複仇知法犯法誤導看官-行者武鬆2)
有大好事者說,西方哲學家說過,複仇比作惡的人更違法,明知違法卻犯法,罪加一等。對這種觀點,不敢苟同。中華民族的傳統,有仇必報英雄好漢,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
才有了春秋時,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了頭,助越滅吳,報了父兄之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滅吳,報了覆國之仇,留下佳話;戰國時,豫讓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留下千古美名;張良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以報家國被滅之恨。
大好事者,恰忘記了,中國的傳統,有仇必報為君子,有仇不報枉稱好漢。讀者看官聽我道來。
1、供人頭武二郎設祭一節。且說武鬆到門前揭起簾子,探身入來,見了靈床子寫著“亡夫武大郎之位”七個字,呆了,睜開雙眼道:“莫不是我眼花了?”
武鬆就靈床子前點起燈燭,鋪設酒肴。武鬆撲翻身便拜道:“哥哥陰魂不在!你在世時軟弱,今日死後不見分明。你若是負屈銜冤,被人害了,托夢與我,兄弟替你做主報仇!”
武鬆放聲大哭,哭得那兩邊鄰舍無不淒惶。讀者看官也都淒惶。
2、何九叔道:“這張紙上,寫著年月日時,並送喪人的姓名,便是小人口詞了。都頭詳察!”
武鬆道:“奸夫是何人?”
何九叔道:“卻不知是誰。有個賣梨兒的鄆哥,那小廝曾和大郎去茶房裡捉奸。都頭要知備細,可問鄆哥。”
鄆哥一五一十地把捉奸事項說與武鬆。鄆哥道:“便到官府,我也是這般說。”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