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銀行轉讓磚窯的消息,很快傳遍全鄉。
猶如煤球廠老黃的擔憂,聽聞銀行售價25萬,鄉裡盯著磚窯分紅的那部分人,開始議論能分到多少錢,過年又能稱幾斤豬肉。
甚至有人認定有錢分,忍不住提前買了兩塊豆苗回家炒炒,也算體驗一下,大冬天吃綠葉菜啥滋味。
還彆說,確實很不錯。
至少比夏天的時候,自己從地裡薅的味道要好。
於是豆苗更火爆了。
而隨著菜販子帶著豆苗遠走他鄉,知曉豆苗利潤的農戶,包括更多菜販子,也紛紛駕車湧入餘家村。
以至於省道通往餘家村的小土路,變得擁擠不堪。
就連省道兩側,也停滿車輛。
另有一部分人,比如飯館老板、涼菜店老板。
為了低價拿貨,更是托關係找到餘陽。
這一刻,三元不再是某人小名,反而成了一種稱呼。
“三元老板,我每天都要一筐。”
“三元啊,我可是你堂姐的奶奶,咱這關係近著呢,一周兩筐總可以吧,等我醃好了小菜,每周都給你送點。”
“三元,咱兩家可是近門子,一個村的,那火炕你今晚就得給我鼓搗好,這是1500塊錢,我放這了。”
餘陽坐在小洋樓一層客廳內,聽著圍滿院子的人們七嘴八舌,感覺耳邊有一千隻鴨子在嘎嘎。
索性喊來學過會計的倆堂弟,再搬兩套桌椅。
一個登記改造火炕,一個登記定期供應。
自己則處理菜販子們的批發問題。
原本今天不應該出貨。
因為豆苗不是一天種出來的。
但民意難違,隻能硬著頭皮開業。
至於豆苗哪來的……
來不及解釋,先賣了再說。
餘陽剛忙活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