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align=”left”
trtd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scripts/read/style13.js"/script
/td/td
既然曆史沒有改變,那麼前世的一些記憶還是有用的,此外就算改變曆史好像也沒發生什麼事。[]第二次長城抗戰在重慶沒有引起那麼大的風潮,主要還是得益於對輿論的控製以及三青團和基層黨組織的得力。
可這種平靜又讓莊繼華感到有點不滿足,他在《渝州晚報》上以《我們現在該做什麼》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莊繼華詳細分析了中國目前的國情和中日之間的差距。
“……綜上所述,中日之間的差距表麵上是軍隊實力的差距,裝備的差距,實際上是工業能力的差距,民眾組織的差距,經濟實力的差距,明白這點我們就明白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了。
首先我們大力發展工業,工業當中首推重工業,特彆是鋼鐵業,有了鋼鐵,我們就能生產出機槍大炮,生產出子彈,就能夠給部隊更好的裝備。
其次我們應該改革社會,加強民眾組織,近期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引起不少議論,但這是將民眾組織起來的最好最快的方式,有些人整天喊抗日,可但改革措施稍微損害他的一點權利,就立刻叫嚷起什麼不自由,可他們不想想一盤散沙的中國能戰勝實力強大的侵略者嗎?
在社會改革的初期不可避免的要損害人們的權益,比如身份證製度,還比如後備役。\按照後備役製度,所有適齡青年都要當兵。這帶有強迫性,這就讓某些人很不快活,因為他們宣揚的抗日是讓彆人去戰場,自己是不去地,於是他們就開始攻擊這項製度殘忍,不人道,可是他們沒想過,沒有強大的後備役,軍隊的補充從哪裡來?戰爭是有損耗的。[]是要死人的,這次長城抗戰失敗如此之快,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部隊不滿員。
中國大多數軍隊是實行的招募製。也就是常說的樹旗招兵,這種方式雖然人道。但時間緩慢,因此無法迅速彌補大規模戰爭的損耗,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後備役,而建立後備役需要很多輔助政策,比如身份證,比如戶口,比如街道這種基層的社會管理單位。
同胞們,第二次長城抗戰告訴我們什麼。在我看來,日本人這是告訴我們,大規模全麵侵華就要開始了,我們沒有時間爭論了。停止吧,抓緊時間乾吧!
要想取得明天地勝利,隻有今天埋頭苦乾。.”
前段時間實行的戶口和身份證製度,在社會上引起很多議論,反對的不少,所以莊繼華花了很多篇幅來解釋為什麼要實行這些措施。《渝州晚報》在上次新聞大戰中大出風頭,隨後搶奪讀者中,在莊繼華資金支持下。梅悠蘭再度大獲全勝。《渝州晚報》成為重慶最大地三家報社之一,而其餘兩家也在莊繼華控製之下。
莊繼華的文章在重慶引起大討論。滕傑與莊繼華地配合越來越好了,他組織三青團團員給報社寫讀者來信,參加這場討論。《隻要能打敗日本人》、《社會改革的代價》、《中國人為什麼不願當兵》。在重慶掀起一股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的呼聲,反對社會變革的都被扣上投降派的帽子,社會名流們開始讚揚市政府的頒布的各種法規,批評這些製度的聲音一掃而空。
可莊繼華還是感到不夠,他下令工會、三青團、國民黨黨部組織基層黨團員和會員學習討論這篇文章。
“必須讓每個黨員,團員都認識到局勢地危險,要聯係到本人的工作來討論如何抓緊時間,如何加快速度。=小說首發==”莊繼華對滕傑和馮詭說。
馮詭到重慶後就明顯感到重慶的莊繼華與廣州時的莊繼華有了很大不同,在廣州時,莊繼華在很多問題遊離,他給你提出建議,采納了他沒什麼喜悅,不采納他也沒什麼沮喪;甚至連升不升管都無所謂,最典型地例子就是整編川軍後蔣介石對他的冷落,連他都提心吊膽的擔心莊繼華的反擊,他知道莊繼華要一怒之下提出辭職的話,蔣介石絕對會用讓步來安撫他的。可最終莊繼華什麼也沒做,好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
可重慶的莊繼華就不一樣了,有些地方非常強硬,堅決要把自己的主張貫徹下去,任何勸說都沒用,可最終發現實行他地主張地確有效,就說這個身份證吧,對於限製共c黨的活動就有很大作用。
這次莊繼華要求他們組織討論,滕傑還有些猶豫,馮詭卻立刻答應下來,他想先試試看,看看到底能發生什麼。
接下來發生地事情讓馮詭大跌眼鏡,一廠工會在討論中提出搞個“提高技術,狠抓質量”的活動,這個報告交上去,莊繼華大加讚揚,認為這個行動拓展了工會的工作思路,讓一廠立刻實行。[]\
為了搞好這個活動莊繼華親自到一廠蹲點,他告訴工會領導人肖三木,工會的作用就是關心工人,維護工人的利益,但是你不能隻停留在這上麵,還應該關注工廠的狀況,解決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現在次品率這麼高,這是為什麼呢?很顯然是工人的技術不夠,既然如此工會是不是應該幫助工人提高技術?當然應該,如果一個工人生產一百件產品,其中三十件是廢品,這三十件廢品浪費的材料值多少錢,如果這是你的工廠,你還會雇這樣的工人嗎?所以幫助工人提高技術也就是幫助他們把飯碗捧牢,技術在你手上,誰也搶不走,你就等於捧了個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