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用土蠻(內喀爾喀)的宰賽作為人質,逼迫土蠻盟主炒花臣服他。”
“也就是說、一旦從遼西調兵前往遼東,那麼遼西就會空虛,便會有被建虜截斷後路的危險。”
“所以調兵不可行,所能做的隻有增強遼東的防守。”
說到這裡、朱由檢鬆了一口氣道:“好在我命人加製了五十位佛朗機炮,還有不少大將軍炮。”
“這些火炮調往沉陽,加上賀世賢、尤世功手中的數千家丁,應該能守住沉陽城。”
“隻要守住沉陽,老奴就不敢直接進犯遼陽。”
“屆時明歲六月戚元輔帶兵北上,至多九月抵達遼東,遼東的危險就迎刃而解了。”
“那照殿下這麼說,隻能守?”楊漣緊皺眉頭,作為東林黨的成員,他也患上了東林黨的一種特製,那就是動輒揚言進攻。
因此、朱由檢的話說出來後,他當即道:
“朝廷花數百萬遼響,就是為了守住遼東?”
“眼下還不是進軍的時候!”朱由檢提高了自己的聲音,見楊漣不說話,這才解釋道:
“努爾哈赤手中的七八萬,乃至十萬的兵馬是實打實的,而我朝在遼東又有多少呢?”
“說句不好聽的話,楊給事中。我朝雖然號稱雄兵兩百餘萬,但能拉出去與努爾哈赤野戰的不過二十萬人。”
“這二十萬人中,還包括我手中的七衛一營。”
“這不是誇獎,您應該知道……”
朱由檢把七衛一營算上,變相在說、其他十幾萬人馬,實際上還不如訓練了一個多月的七衛一營。
“這……”楊漣有些難受道:
“每年花上千萬兩銀子養的九邊,七十多萬人馬,隻能拉出十幾萬人?”
“不然呢?”朱由檢輕嗤道:“鞏華城是什麼樣子,估計您看到了。”
“如果您還覺得不可能,那麼我建議您在我前往京城的這段時間中,可以去密雲衛和更遠的地方看看。”
“看完之後、您就知道,孤為什麼要訓練兵馬。”
楊漣這時隻覺得備受打擊,畢竟對於他這種經曆了萬曆三大征的文臣看來,大明眼下強盛無比。
這並非是他一個人的想法,也是所有文官和百姓的想法。
隨便找一個萬曆和泰昌、天啟年間的百姓問問,告訴他們大明還有十幾年就會亡國,這句話誰都不信。
哪怕是淮北饑民,也隻是覺得貪官汙吏太多,而不是大明並不強盛。
這種錯覺,一直到崇禎二年的己己之變,才揭開了明朝外強中乾的真實家底。
眼下天下有四害,藩王、士紳、軍官、天災……
藩王不納賦稅、盤剝百姓,兼並土地。
士紳商賈勾結,不交稅,不納糧。
衛所、九邊軍官空餉嚴重,每年吃下朝廷財政70%,但是卻沒有任何作用。
最後的天災與前二者相比都是小事。
隻要把士紳商賈清理、再掃乾淨吸血的衛所、九邊軍官,到時候明朝完全可以憑借國力硬抗過天災。
糧食不夠就收複安南,向暹羅、東籲購買。
隻要走海運,積極屯糧,保證全國所有省份大旱三年都有糧食吃,那麼天災就不足為懼。
可這條路簡單嗎?不、很難,甚至比重新再打一次天下還難。
但朱由檢有退路嗎?他不解決這些事情,他就要死、神州大地就要沉淪於異族鐵蹄之下。
因此、他沒有退路……
想到這裡、朱由檢長歎一口氣,緊接著又對楊漣道:
“楊給事中,我這次返回京城,首要做的就是勸皇兄發內努與川兵、浙兵。”
“眼下遼東和九邊的兵馬是靠不住了,要想重振兵馬,首要就是先守住遼東,在徐徐圖之。”
“隻有將九邊、尤其是薊鎮的兵馬裁撤更換,才能為朝廷節省下銀子,才能進一步的練兵,裁兵。”
“隻有朝廷的銀兩支出減輕,才能減輕田賦……”
朱由檢這話、算是在詐楊漣這個老小子。
他一直沒有摸清楚,楊漣這家夥到底是哪個階級的,到底是貧農和富農,還是小地主和鄉紳。
東林黨人來自天南地北,所有人牽扯的利益都不一樣,隻有用利益來籠絡人,才是最簡單直接而緊密的手段。
果然、在朱由檢說出這話後,楊漣便長歎一聲道:
“為百姓減賦自然是好事,可邊事難為,減賦之後朝廷又該怎麼辦呢?”
當楊漣憂心忡忡的說出這話,朱由檢心中立馬就跳出了好幾種可能。
首先他是派錦衣衛查過楊漣家底的,楊漣曾祖父楊公鐸是成化末年湖廣一帶的富農。
由於成化皇帝推廣官學,得以免費上了官學,學了學識後,最愛為人打抱不平,因此被人稱為遊俠兒。
到他祖父出生時,已經是正德年間了,而當時的風氣因為宦官,導致百姓負擔比較重,雖然正德剪除宦官比較快,但湖廣的百姓日子依舊難過。
於是、楊公鐸和兒子楊萬春一起救濟家鄉百姓,被人將他們兩人稱為“楊二齋公”
到了嘉靖年間,楊漣的父親楊彥翱出生,因為祖父和父親的教導,楊彥翱樂善好施,但也因為爺三的樂善好施性格,導致了楊漣家中介於小地主與富農之間。
楊漣的家中哪怕到了現在,也不過水田五十畝、薄田一百五十畝,而家中還有長兄一人,而長兄則是有三子八孫,楊漣自己有五子九孫。
加上妻子,楊氏一族到了楊漣這一輩,一共有三十七人。
儘管家中有多個秀才,可以免田賦數百畝,但楊漣還是要求家族每年向朝廷繳納田賦。
可以說、從朱由檢得到的情報來看,楊漣簡直就是一個廉潔到他人羞愧的清官。
但朱由檢還是沒有辦法徹底相信這個小老頭,隻因為他要做的事情,必須有值得信任的人才能去做。
因此、楊漣剛才的話,隻能讓朱由檢確定了他是一個為了百姓而發聲的人,和東林黨大部分人,或者說與這個時代大部分文官都不一樣。
他不是沒有想過、楊漣這家夥大奸似忠,但一想到楊漣被魏忠賢上台後弄死後,整個天下百姓都為他難過的結局,卻怎麼都無法想象楊漣一個奸詐的人。
所以在確定了這一點之後,朱由檢向楊漣交了一個底:
“要減輕百姓的農賦,又要保證朝廷的賦稅,那就隻有從軍屯和衛所下手。”
“不可!”楊漣一聽、立馬厲聲道:
“衛所製牽扯數百萬人,若是他們揭竿而起,那朝廷……”
“又如何呢?”朱由檢澹漠道:
“莫非楊給事中認為,這數百萬人都有自己的田地?”
一句話、朱由檢把楊漣想說的話憋回了肚子裡。
是啊、誰都知道,從朱元章、朱棣死後,勳貴和衛所軍官就開始侵吞軍屯田了。
明初的軍屯體係、在朱元章的監督下,有力的保證了明朝的軍費支出。
明代永樂元年,全國衛所軍屯田的子粒是兩千三百多萬餘石,而當年明朝的稅糧全部加一起,也不過三千一百餘萬石,軍屯田收入占全國稅糧的百分之七十多。
如果眼下大明能保證有洪武、永樂年間的征稅力度,哪怕邊軍無能,也能重新拉起一支人馬。
但眼下的問題就是,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朝廷內部充滿了世襲的人際關係。
無才的人被推上高位而無所作為,想要維持朝廷運轉,就得儘可能的增加官吏。
這麼一來、朝廷就陷入了冗官,冗軍的死循環。
冗官即官僚機構惡性膨脹,人員遠遠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行政效率低下。
冗軍主要表現為軍隊人員數量巨大,戰鬥力弱,無用處。
冗官和冗軍,隻要能解決一個,大明就能續命五十年。
在官與軍的選擇,朱由檢隻有選擇解決冗軍,因為那些冗軍毫無戰力,便是有百萬人,麵對數萬鐵騎也隻有被擊潰的下場。
“殿下是怎麼想的……”
楊漣終究還是忍不住詢問起朱由檢的想法,而朱由檢則是向前探出身子,麵色不改的說道:
“先從冗軍最嚴重的北直隸開始。”
“北直隸三十幾萬大軍,代表的不止是幾百萬兩軍餉,還有被衛所軍官侵吞的上千萬畝耕田。”
他這話一說出,楊漣便緊皺眉頭,沉聲道:
“上直二十六衛、天壽山十一衛,薊鎮……北直隸各處衛所……”
“殿下或許算的太少了,若是要對北直隸下手,索要麵對的是三十幾萬兵馬和百萬衛所男丁!”
楊漣直勾勾的與朱由檢對視,最後聲音繼續低沉著:“您想好了嗎?”
麵對這樣的質問,朱由檢起身,慢步到屋子的窗前,看著那飄灑的白雪,過了片刻才開口道:
“裁則兵變,不裁則亡國,孤沒得選,皇兄也是一樣……”
他的這句話說出、楊漣低下了頭,不知道在想什麼,直到一個太監闖入了寢室,楊漣才抬頭看向朱由檢,作輯道:
“如此、老夫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說罷、楊漣退了出去,而朱由檢也看著他的背影走出,過了樹苗才看向小太監道:
“說說吧,怎麼了?”
“回殿下……”小太監欲言又止,最後才忍不住說道:
“京城傳來消息、李康妃……李康妃娘娘她……憂慮而薨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