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獨眼,張天元來到了庫爾班目前擁有的幾處礦洞,這地方跟他腦海中想象的礦洞完全不一樣啊。
從外麵往裡麵看,黑秋秋一片,根本什麼都看不到,可以聽到裡麵音樂傳出來詭異的響聲,那是礦洞裡在開采玉石的工人正在勞動。
“張顧問,這個礦洞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到現在還在采集呢。”獨眼非常自豪地說道。
“什麼!三百年!三百年還沒挖光?”張天元有些震驚地問道。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玉石嵌在石縫之中,尋找起來本就困難,所以想要將一個礦洞裡麵的玉全部挖完,那是不現實的。”獨眼解釋道。
可以看到,這個礦洞附近的地上有不少玉,庫爾班雇傭的工人正在緊張地勞作之中,司馬義和昆宙看得是直流口水,因為這礦洞是屬於庫爾班的,所以他們不敢亂撿,不然早就撲上去了。
司馬義幾乎是留著口水對張天元說道:“張顧問,我們還是算上路吧,這裡看看也就是了。”
張天元點了點頭,說的也是,這屬於庫爾班的礦洞,自己不可能承包下的,而且這已經都采集了三百年了,就算自己承包,也不能承包這個啊。
我國軟玉礦床最著名的就是和疆和田玉。
“萬方樂奏有於田”、“天下美玉出和田”……,光彩照人的和田玉遠在7000多年前即被先民發現、利用,並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和田玉作為友誼的橋梁和團結的象征照耀著曆史長河,周穆王親自到昆侖山采玉。西王母曾三赴中原獻玉,這些都是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事實。曆史考證表明,遠在絲綢之路以前。在中原到西北邊陲之間就存在玉石之路,“玉門關”就是玉石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驛站。自玉門關往西,玉石之路分為南北兩條,北路由和田經莎.車、喀.什、庫.車、吐.魯番、哈.密到玉門關,南路則由和田到且.末、若.羌、樓.蘭到玉門關。
玉石之路直到清朝還異常繁忙,僅公元1762-1790年,清朝曾先後多次在莎.車開采玉料、玉冊達800片,玉印材料50方,重3萬公斤以上。
現存帝都故宮的“大禹治水山”。采自和疆的密爾岱山,這塊重一萬多斤的玉石沿玉石之路,是幾百匹馬、幾千人用了數年時間才最終運抵京城。
其實三百年的礦洞,並不稀奇,這裡還有上千年的礦洞呢,隻不過很多已經停止了采集了,有的是因為一些自然災害導致坍塌,而有些則純粹是因為采集空了。
……
“出發吧張顧問,彆再看了。再看天可就要黑了,到時候就不好安營了。”獨眼對戀戀不舍地盯著那深邃的礦洞看個沒完的張天元喊道。
“是啊張顧問,天黑的話,我們會誤入死亡穀的。到時候麻煩就大了。”司馬義也說道。
“死亡穀?這裡也有死亡穀?”張天元吃了一驚,死亡穀是什麼他當然知道,不過他在書上看到的。也僅僅隻是海青境內的死亡穀而已,沒想到這裡也有。
聽這名字。估計跟海青的死亡穀就差不多。
心中打了個突突,張天元不敢多做停留了。和眾人迅速出發。
路上,古麗紮娜為了緩解眾人的恐懼心理,一邊走一邊講起了故事:“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好嗎?”
“什麼故事?”
“是我一個叔叔的故事,他當年也是采玉人,不過現在不乾了,也做起了老板,雖然沒有庫爾班老爺那麼厲害,但也不錯了。”古麗紮娜笑道。
“說說吧,正好無聊呢。”
人一旦無聊,那就會胡思亂想,反而是聽點事兒,倒是能夠減輕心裡的恐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