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戚繼光放棄托克托,戚繼美和達雲恰十分不解,但後者不好開口,隻好由前者發問道:“大帥,為何不就地堅守?”,“托克托孤懸北岸,和套內有大河阻斷。”,戚繼光答道:“一旦被包圍,就成為孤城,太危險了。”
“可是守城乃我之長,攻城乃蒙古人之短啊。”戚繼美道。
“那也要因情而定。”戚繼光道:“這裡的城池不足一丈,年久失修,不足以成為倚仗,而蒙古人為了得到籌碼,與我們交換,必將重兵圍困托克托,不但有兵敗的危險,會給未來朝廷的決策造成被動。”
“可是……”,戚繼美又道。
“哪來那麼多疑問。”戚繼光一揮手,不再與他討論道:“不理解也要執行,去吧。”
戚繼美隻好怏怏下去,卻被戚繼光叫住道:“對了,怎麼沒見李成粱?”,“我網要說……”,”戚繼美道:“他嫌不過癮,帶人去打穀草了。”,“荒唐!”,戚繼光登時變了臉色:“他往哪個方向,趕緊派人把他追回來!”
“他說往西”戚繼美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皺眉道:“不過是真是假,也不好說。”
“立刻派出精乾遊騎,去追李成粱。”,戚繼光的聲音帶著怒意道:“告訴他,如果因為他,破壞了朝廷的大計,立多少功也賠不起!”,“是!”戚繼美立刻去執行。戚繼光看看在邊上蹦踴的達雲恰,沉聲道:“愣著乾什麼,趕緊組織你的族人過河!”,“這,這一時如何說服他們啊…………”達雲恰惶然道。
“集意走的就走”戚繼光冷聲道:“願意留的就留,浮橋隻假設到後日午時,日後午時一過就立刻拆橋。嗯想土默特部的怒火何去何從,自己決定吧。”,“唉……”,達雲恰苦澀的點點頭,這世道,真不容易啊。
戚繼光的決定與王崇古不謀而合,在得到俺答被俘的消息後,王崇古在第一時間便下達命令,將分散在各處的文武官員,商人工匠、乃至各歸附部落的蒙古人,一律遷往複套堡,暫至長城以內躲避。限期五日必須撤離逾期未撤者,主管官員撤職,各部落也將遭到嚴懲……與官府簽署的各項協議作廢!
隨著總督大人的一聲令下,河套草原上的幾十萬蒙漢百姓行動起來,人口、牲畜、財產,經由水陸兩路向南撤離……其實王崇古多慮了,對蒙古人最了解的,永遠是蒙古人,這些內附的蒙人深知土默特的大金政權,必然發動最慘烈的報複,一血大汗被擒之恥,這是事關政權穩固的頭等大事,俺答的兒子們肯定會齊心協力,捍衛汗廷的威嚴!
所以一聽說俺答被俘,諾顏達拉和拜桑等人就開始積極準備南遷,誰也不敢停留……
與此同時,王崇古則親帥一萬騎兵,增援東勝城,擺出一副要決戰於河套的架勢。但私底下他嚴令自己的將軍,不管蒙古人如何挑釁,不得擅自出戰……隻是一味的礪兵秣馬,做好長期相持的準備。
王崇古是一名卓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隻是長久以來,沒有合適的戰場供他發揮。收複河套之戰他的光芒又被上司所掩蓋。但現在,他得到了獨當一麵的機會,其遠見卓識和敏銳的判斷能力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注定要在曆夾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王崇古下達這一係列命令時,他麾下的將領們是不服的…………他們自入套以來連戰連捷,早不把蒙古人放在眼裡,現在又俘獲了罪魁禍首俺答,正應當趁機橫掃,把庫庫和屯也一並端了。
但一直負責軍需的王崇古,知道己方還沒有能力過河出擊,而且蒙古人將持哀兵之態前來,必然心急求戰,這時用堅壁清野的方法,避其鋒芒,才能使己方的損失最小,不戰而勝。
局勢的發展,證明王崇古的決策是正確的。
且說馬芳攻擊庫庫和屯隻是虛晃一槍,他的部下都是騎兵,怎能攻擊城高牆厚的庫庫和屯呢?按照沈默的指使,他的目的地是板升,每至一個村落,便會宣讀朝廷的赦免令,並公告優錄板升降人的政策…………準許他們遷往河套居住,無論是務農、畜牧、經商、還走進工場做工,都會給予相當的優惠。
宣讀完了之後,馬芳便放火燒村,強行挾降民南歸。他就這樣大喇喇的,在土默特部眼皮底下挖人,那些平素耀武揚威的蒙古人卻連屁都不放一聲,叫馬芳用了六天時間,摧毀了三十多個村落,強行遷回四萬多降人。
馬芳的搗巢行動之所以如此順利,一方麵是馬王爺的凶名太熾,另一方麵,則是人家顧不上他,大金政權所轄的土默特部、兀慎部、奇拉古特部、兀良哈部等大小十幾個部落,聯合出兵十幾萬,渡過黃河,出兵河套…………什麼事都習慣用武力解決的蒙古人,對談判之類的並不在行,他們的思維很直接,既然自己的老大成了敵人的俘虜,那我們也來抓些俘虜。隻要抓到的人質分量夠重,或者數量夠多,就能和明軍去交換,如果不答應,就撕票,再抓,再交換,如此往複,總有逼得對方就範的一天……在此等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大軍旋即包圍了東勝城,不斷在城下挑釁滋事,但王崇古親自壓著複套軍,打定主意,絕不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