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北部有一座小型浮空艇起降場,專供區域住戶使用。
中午時分,臨江王的艦隊降落。
作為重鎮藩王中的第一人,他可帶入帝都的輕裝編隊是一千九百人,甚至超過天王儀衛。不過眼前的人數並不滿員,大概隻有一半左右。顯然這位年少之時肆意張揚的宗王,如今已被歲月打磨得內斂。
即使僅數百人規模,對這座起降場也頗有壓力。戰艦隻能輪流降落把人放下,列隊的儀衛們將整個場地擠得滿滿的。
沒有人注意到,原先在地麵等著迎接的一隊隨扈中,有一個上了旗艦沒有下來。
等所有儀衛和統領全都整隊完畢後,穿著宗王大禮服的臨江王走下舷梯,直接坐進加長越野車中,隊伍立刻開拔。
起降場上的戰艦陸續升空,艦隊不能留在帝都裡,他們已在城外申請了地方紮營,那裡還會進駐臨江王的另外一半儀衛。
當所有戰艦都拔升到一定高度,開始集體向西轉向,隻有旗艦在繼續爬升,直到進入外虛空,然後開始做定點環飛運動。
旗艦的主艙室裡,皓帝和臨江王對麵而坐。兩人中間的桌子上,除了茶具之外,堆了不少文件圖冊之類的東西。從規製看,一部分應該是皓帝帶來的,另一部分則是臨江王帶來的。
臨江王在看一本奏折,封皮樣式應是出自內閣軍部,他很沒耐心地一目十行,匆匆翻到最後一頁,隨手往桌上一扔。
皓帝比他神態悠閒,捧著一個薄胎瓷的杯子,目光落在杯中碧青茶色上,像是在純然享受佳茗。
臨江王道:“祖王一支族人都處理完了?”
皓帝道:“祖王的孫輩以下,全部自宗室玉冊除名,姓氏由他們自改。封地也已換出皇家保留領地之外,遷居的事,大概還需要一年吧。”
長生王當初雖然差點讓帝國崩潰,但今天聽說他整支後人被逐出宗譜,臨江王仍不禁有休戚之感。他沉默一會兒,歎了口氣,終究沒說什麼。
臨江王將目光落到他先前看的那封奏折上,道:“軍部那地方,現在已經變成大雜燴了,什麼人都能來插一手。當年祖王在的時候,麻煩是麻煩,可幾個山頭總有脈絡可尋,也沒亂成這個樣子!你把軍部收入內閣,現在看來,不見其利,反見其害。”
皓帝淡淡道:“以當年太祖武帝的威望,也沒把軍部變成一言堂。帝國世家自治,諸帥坐鎮戰區,協調戰事的軍部是整個帝國唯一跨戰區、跨封地平衡資源的部門,從設立之日起,就是一個是非之地、博弈之所。”
“如今幾位天王至少麵上是都不乾政的,文臣之中則是曆來無人能鎮住武將。祖王事後,朝務調整,各大勢力的原同盟被打破,新同盟尚未形成,幾大山頭分裂成了諸多小山頭,亂一些也很正常。”
臨江王皺了皺眉,軍部是帝室、門閥、世家、軍團的角力之地,當初林熙棠以元帥之位兼領文官之首,都不過在裡麵隻占了三分天下。
原本長生王隕落後,軍部被降格並入內閣,若太宰一位由林熙棠擔任,那還有控製住事態的可能。如今不要說太宰之位空懸,就連那位新上任的縮水右相要坐穩自己的位置,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就像一架有超過千枚部件的精密儀器,幾個零件的損壞還能快速修補。可像天王叛亂這種猶如抽掉主軸之一的大震動,雖然還不至於整體崩潰,但修複工作相當於局部重造,哪有那麼容易?
臨江王抓起茶杯喝了一口,想想那些破事就有點起火,然後他想起一人,就是此次前往封地宣召他的帝國特使方青空。
“方青空呢?我記得他此前即是監察司右使,提個一級任內閣首席大臣,雖說資曆淺了點,但也不是不可以。”
“方青空原本就是替林師掌管戰略情報的,現在那塊還在他手上。”說著,皓帝頓了頓,笑笑道:“他已向我請辭,要求回北府軍團去。”
臨江王吃了一驚,“北府軍團出了什麼問題?”
皓帝道:“軍團本身倒沒什麼問題。方青空隻是打算從北府那邊改回他原來的軍籍和名字林無。”
北府軍團目前在編製上已是國公私軍,不過因為異獸軍團入侵的緣故,被留在了西陸協防。林家又一直沒有合適人選接手,手續就始終沒辦完。然而讓林家那些普遍才十級出頭的戰將去領一支精英軍團,也著實太難為人了。
因早年之事,臨江王對方青空的來曆比旁人知道得略多。這人出身軍中刺殺營,原是一個沒有來曆的死士,硬生生從黑暗中走到陽光下。隻是這樣的履曆,在加入文官係統的時候,免不了需要改頭換麵一番。
以方青空如今神將修為,從北府軍團恢複軍籍的話,任軍團長都是低就,至少要給個戰區副帥。但是林熙棠在西陸上的戰區被出自趙閥的元帥接過去了,這兩撥人可不好放在一起。
臨江王還在思索此事背後的意思,皓帝又道:“我已經答應他了,他手上的戰略情報部門今後就全交給你。”
臨江王臉色黑了黑,彆以為如此權力是好事,帝國最高層次的戰略情報是核心要害,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不過臨江王也很清楚皓帝為何要將這個部門給他,皇家天機院有備戰略谘詢的功能,一定是需要戰略情報來相互驗證的,現在李後掌了天機院,臨江王作為監國,要能控得住情報才可不受掣肘。
隻不過臨江王來前並沒想到皓帝會放權得如此徹底。
臨江王忍不住刺皓帝道:“早知道你這麼大方,我應該多帶點人手過來的。”
皓帝若無其事地道:“啊,王叔最好將長史府全部調過來。”他為表示自己並非在說反話,很誠懇地補了一句,“人手是真的不夠。”
臨江王頓時有些氣不順,指指剛才看的奏折,道:“既然現在情報還在方青空手中,那這個關於林公的謠言究竟怎麼一回事?才幾天功夫,傳得我都聽說了。”
皓帝淡淡道:“那個呀,起源地是西陸叛亂行省幽南,然後兩天就到了帝都,至於橋嘛,其一是折桂殿。”
臨江王眼神一沉,“又是趙閥!他們還有完沒完?!”
皓帝指了指桌上的一摞資料,道:“王叔儘快熟悉朝務吧,我想近期就去西陸走走。”
臨江王已聽方青空通報過天王會議和帝國大事,可現在看著麵前一大堆資料,即使裡麵有部分已經看過,仍然露出有點牙疼的神色。
他突然想到一事,“儲位呢?”
皓帝輕描淡寫地道:“朕若一直活著,自是不需要儲君。”
皓帝已是天王,隻要不隕落,隻要他願意,都可以從重孫輩裡挑儲君。可是,上了戰場,任你何等尊貴強大,誰敢說自己一定能活著回來?皓帝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將一切細節都安排好了,怎會唯獨忘記這個?
臨江王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坐直身體,盯著皓帝,道:“儲位可是帝國根本。”
皓帝緩緩道:“不,王叔,儲位對帝國並不重要。”
臨江王細細品味這句話,神色愈發凝重,片刻後,他方才沉聲道:“天王們怎麼說?”
皓帝微微一笑道:“帝室不問世家內政,世家也不管帝室家務。天王們能有什麼意見?”
“可兩位叔祖王不是帝室……”臨江王突然收聲,皺眉看著皓帝。
皓帝淡淡道:“如今的宗室和世家有區彆嗎?青陽張氏和昊北張氏同源同姓張,帝室和宗室同源同姓姬,如此而已。”
臨江王一時無言以對,千年以降,門閥世家多多少少都有分宗之事,姬姓沒有。
可實際上,姬氏千年傳承的方式和其他世族沒有什麼兩樣,盤根錯節的聯姻和由此帶來的盟約,帝王一係與宗室的關係不見得比世族的嫡係和旁係更近。
姬氏尚存一主十六支,其中十五支世係全部換過主宗,在長生王後人被逐出姬氏後,真正沒有間斷過傳承的帝血隻剩下先肅帝這一脈。
事實上,臨江王自家知自家事,他母親是公主之女,曾祖母是宗室女,身上也有太多世家烙印。早年他一度成為林熙棠政敵中的旗幟性人物,其道理和張伯謙如今的門閥領袖身份是一樣的。
而臨江王和張伯謙還不一樣,並沒有他那獨特的身份和地位,也沒有他橫衝直撞、肆無忌憚的大氣魄,所以當年也隻能自請遠鎮邊疆。
沉默許久之後,臨江王道:“浮陸之戰,我記得你有五名皇子出征,一死兩廢兩傷,而且最後的陣亡名單上,還多了一名皇女。”
皓帝靜靜捧茶,麵上眼中沒有絲毫波瀾。
臨江王繼續道:“若你有什麼閃失,皇後名下子女又全都被排除在大位之外,最後繼位的,很大可能是趙妃之子,這樣真的好嗎?”
皓帝後宮中就沒有出身低於世家的妃嬪,在他一視同仁的情況下,皇子皇女的地位隻來自個人天賦和身後的母族。
如果皓帝沒有立儲就隕落,那麼毫無疑問大位會變成門閥世家的角逐場,背靠趙閥的趙妃是勝出可能性最大的一個。但是在帝王意誌缺位的情況下,皇子們自然就變成了世家代言人。而趙妃的脾性,不說也罷。
皓帝卻反問道:“有哪裡不好嗎?”
臨江王被這一句話堵得有點語塞,道:“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趙閥自己內部恐怕就要先亂上一亂了吧……”
皓帝笑了笑,道:“該給趙閥的,朕可從來沒有少過他們的。哪怕威遠公不能揚名,爵位和戰功也都歸於趙閥,當然他們族內怎麼分配,朕就管不了了。至於天勳刻名,朕也不知道軍部為何會送那樣一份報告給張王,他親筆批了字,就連老王爺們都不願管呢。不過燕雲趙氏在天勳榜上不缺名字,想來也不介意少上個把。”
臨江王忍不住苦笑,任何家族都不是鐵板一塊,血親和姻親哪個更重要,簡直就像是母親和妻子要幫哪一邊般無解。更不要說四代以上同堂,直係兒孫站出來不下百人,栽培誰?打壓誰?長輩們但凡能做到按家規行事,不過多插手,就已是公正。
以趙閥而言,如今聲勢已壓過了張閥,就差一個天王。然而趙閥自這一任閥主脫離原有的繼承秩序,由承恩公坐上主位後,內部就已失衡。在這關頭上,再給趙閥砸個帝位下去,看似鮮花著錦,實則是烈火烹油。
臨江王歎道:“你還真是討厭趙閥。”
皓帝淡淡道:“趙閥也討厭我啊,討厭我沒關係,討厭老師是個什麼道理?況且,就算朕是帝王,也不能克扣趙閥軍功,冷淡趙家女兒,苛待趙家的皇子外孫吧?朕又不想削藩,為什麼要壓製他們?”
臨江王啞口無言,趙閥和皓帝的恩怨完全是一筆糊塗賬。
起因是上一代的趙後之死,據說是被肅帝納了一個歌姬氣得早產,一屍兩命。這事本就是宮闈閨閣說不清楚,誰知道十多年後,那歌姬之子坐上了大位,簡直是一巴掌重重打在趙閥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