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接著剛才那一段說了,“所以說曆史形象和文學形象是要區彆開的,裡麵有很大不同,但是話又說回來,文學形象就沒有價值嗎?它是有價值的,裡麵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東西很多,還拿空城計來說,司馬懿是讀書人,這個讀書人啊,他有時候想事情比較複雜,你這邊一說什麼一動什麼,他就會琢磨了,哎呦,這話什麼意思啊?這有什麼深意啊?嗬嗬,要是換了一夥毛賊或者土匪,直接就衝進城了,管他娘的那時候怎麼樣?諸葛亮就被抓了”
大家已經不知道第幾次笑起來了。
又說了十分鐘,胡飛開始打手勢了。
張燁明白這期節目時間快到,於是掐了尾,可忽然一想,這麼重要的第一期節目就這麼收了?好像沒有底啊,底不是很厚,有些托不住前麵的場,於是張燁靈光一閃,於脆道:“第一期的節目到這裡也差不多結束了,有很多觀眾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想問了,為什麼這期名字要叫《大江東去》呢?因為我寫了一首詞,這四個字是這首詞中非常重要的四個字,下麵,我也想用這首詞給這期節目做一個收尾,這是我有幸遊過赤壁,繼而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
詞?
古詩詞?
有幾個人都期待了起來,顯然是聽過張燁所作的《水調歌頭甲月幾時有》,知道他寫詞的功力。
張燁醞釀了片刻,這還是一首蘇軾的詞,蘇軾非常有名的一首詞,與《水調歌頭》比,甚至難分伯仲,在他那個世界的品三國,還有其他版本,另一個版本,易中天在開局就用蘇軾做引子,然後才徐徐開展起三國的人物和故事,就算是張燁現在說的這個版本,易中天也是用蘇軾的這首詞貫穿了第一期,開篇,結尾,都有提到,隻不過沒有用全這首詞罷了。
所以提到三國,蘇軾這首詞是不得不說的
不過這個世界已經沒有蘇軾了,很多寫過三國有關詩詞的文學家也大都不存在了,所以張燁也然要有所調整,《品三國》裡的很多段落也要視情況改變一下,不能原封不動地按照原版出現了。
張燁看看觀眾們,開始朗誦了,“《念奴嬌-赤壁懷古》。”
眾人也聽得很認真,想看看到底是一首什麼詞。
張燁氣息均勻,語氣中卻不乏一股大氣磅礴的力量,“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
第一句就將人緊緊抓住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張燁輕輕笑談,眉目中也帶著一絲神往,“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好多人都聽癡了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許多男同誌聞聲竟升起一股熱血沸騰的感覺仿佛此刻置身於三國戰場四麵都是殺敵的聲音
而女同誌則為周瑜而迷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何等的瀟灑?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可是最後,所有人卻都被張燁這首詞的第一句弄得有些傷感
是啊,大江東去,多少風流英雄人物都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好一個大江東去好一個《念奴嬌-赤壁懷古》好一個《百家講壇》好一個張燁
胡飛呆呆而立
場下觀眾也聽得沒有了一點聲音
張燁收了尾,並承上啟下道:“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今後的節目裡,我將和觀眾朋友們一起笑談三分,品讀三國,那麼從哪裡說起呢?我想從那個曆史形象民間形象最複雜分歧最多爭論最大的人說起吧,就讓他引領我們走進那個原本就很複雜卻又波瀾壯闊的曆史吧,下一期節目《真假曹操》”
說完了。
演播間沉寂了一秒鐘。
突然,周大姐和孫阿姨猛然站起來拚命拍手
其他觀眾也一個一個地從座位上起立了,目露敬佩地鼓起掌
就連在場的工作人員,攝像大哥,和侯哥候弟大飛他們也給張燁送去了最大的掌聲,都非常激動
一時間,演播間掌聲雷動
持續了足足一分鐘都沒有停下
一個人都沒有離開,也久久不願離開
張燁也很受寵若驚,忙雙手合十,“謝謝大家,謝謝,謝謝了。”這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了
不過他這首詞最後也稍稍有一些瑕疵,因為後麵有一句是早生華發,也就是早早白了頭發的意思,這是蘇軾的境遇,卻並不是張燁的,於是細究起來倒是有那麼一點點小問題。可張燁也沒當回事,並且無所謂
我就是少白頭
我就是白頭發長得早
你咬我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