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紹興的黃酒、花雕,越陳越香,越久越令人陶醉。蘭亭的花塢茶,香氣四溢,稍不小心就布滿了整片蘭亭。
一邊是醉人的酒香,另一邊是誘人的茶香。這番景象,引得文人墨客們,紛紛上前。哪怕就算摔個東倒西歪,也得品一品這蘭亭的美酒與花茶。
蘭亭出現的這些文人,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是受到“書聖”所邀,齊聚在此。
縱觀整個華夏,能被稱為“書聖”的人,隻有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
而被他邀請來的人,也絕非泛泛之輩。畢竟能得到書聖認可,肯定有兩把刷子。
“道理大家都懂,但我為什麼會被列入其中?”李子夜莫名的眨了眨眼睛。
這一次的傳承,他不再扮演“天帝”,身體也不再透明。此刻的他,是一位字號“子夜”的東晉詩人。穿著上等的白色絲綢長衫。
周遭的同伴,都尊稱他一聲“子夜兄”。
“好家夥,這遊戲的每次傳承,玩法都不一樣的嗎?”李子夜感到新奇。他的手上,還多了一把古扇,腰間則掛著一塊翡翠。
正當李子夜,適應著新玩法的時候。隻見這時,一位風度翩翩又達官顯貴的男子,從不遠處走了過來。
眾人見後,紛紛笑著拱手作揖道,“哈哈,逸少兄,多日不見,彆來無恙啊?”
“逸少”是王羲之的字號,他滿麵笑容的歡迎各位來賓,包括混在人群中的李子夜。
“哈哈!子夜兄,我還以為你公務繁忙,來不了了呢!”王羲之像見到老朋友那樣,熱情招呼。
古代文人之間的情誼,可不是當今社會的那種塑料情,為了一點錢,可以瞬間翻臉。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莫逆之交,生死相隨”。
在古人眼裡,朋友、知己,那是一輩子的福分。哪怕相隔多年,這份情誼也不會褪色。
李子夜為了不被發現異常,於是也嘗試著學習古人的說話方式,“逸少…兄的邀請,我…不來怎行呢?”
一句話,說得王羲之一陣哈哈大笑,包括周圍的老朋友們,也都頻繁點頭。
“哈哈!子夜兄的一片心意,逸少心領了!”王羲之再次雙手作揖,並邀請李子夜入席。
所謂的“入席”,指的是蘭亭鳶池旁的一座座石墩。
這些石墩,矗立在一條清澈的水渠邊。水渠的形狀,九曲十八彎,猶如盤龍。活水從鳶池引下,一路流淌至渠尾……
待眾人都入座後,身穿絲袍的丫鬟們,端著一隻隻酒杯來到上遊。接著她們舉止優雅的將空酒杯,輕輕置入水渠中。
酒杯隨著水流,一路順流而下。
但若途中一不小心沉了,那停在誰麵前,誰就要作詩一首,跟酒相關。作不出來的,罰酒三杯。
“這就是曲水流觴嗎?”
/
。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
crpt;/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