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李子夜通過七關,分彆點亮了“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馬首”、“鼠首”和“兔首”。
這些獸首,都是目前已經回歸我華夏的。餘下的“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不知去向。
所以,之後李子夜所點亮的傳承獎勵,會跟這些下落不明的獸首,有很大關聯。
他打開遊戲,進入華夏地圖,而後選擇了“蛇首”。
頓時,周圍場景一陣變化,緊接著眼前出現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它占地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處景區,各個風景絕佳,荷塘月色,美不勝收……
庭園、宅園、花園、小遊園……築山、疊石、理水、花卉……但凡能想到的美景,這裡應有儘有,被稱為華夏的“萬園之園”。
每到盛夏時節,清朝的皇室們就會來此地理-政,禦以“避喧聽政”。所以該皇家園林也被稱為“夏宮”。
閒來無事,還能在園林裡打獵,遊玩,品鑒天下隗寶。
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曆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可謂是數不勝數,遠超一百八十萬件!
這處被稱為“夏宮”的園林,正是之後令整個華夏民族,都為之痛心的圓明園。
如此宏偉華麗的景觀,如此繁多的國寶,最後不但被列強掠奪,而且還被付之一炬。真是可悲而可歎,悲憤之中充滿著屈辱。
李子夜望著眼前這座園林,之前的七次傳承,他大多扮演的是工匠,雜役,小兵這樣的角色。
沒有特殊能力,也沒有特彆權力,一旦發生意外,諸如死亡之類。那傳承就會重頭來過,很像無限循環電影,反複重生,直到破解其中規律。
記得上一次的“虎首”傳承,李子夜化身為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圓明園內養護隗寶。
他被劃分到的區域,是圓明園的海晏堂。準確來說,是海晏堂外的噴泉,以及乾隆年間所鑄的“十二生肖紅銅獸像”。
在養護的過程中,李子夜不但要任勞任怨,而且還要在列強入侵之時,確保“虎首”不被它們奪走。
李子夜手中的武器,隻有大刀和紅纓槍。而列強手中的,卻是火槍和大炮。
為了點亮傳承,李子夜欲仙欲死了九十多次,才堪堪守護下“虎首”。具體過程太過煎熬,不堪回首。
講個笑話,最早發明火槍的國家,不是西方,而是華夏!
1259年,華夏就製成了以黑火藥發射子彈的突火槍。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
到明代時,火銃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
所以知道為什麼說,西方的文藝複興,就是複刻的我們華夏祖先吧……許多知識、發明,都是先從華夏流傳過去的。
要不是清朝閉關鎖國,軟弱無能,在時代的關鍵點,掉鏈子。根本不會有什麼百年屈辱,反而會是一場蕩氣回腸,載入史冊的保衛戰。
……
這一次的“蛇首”傳承,李子夜發現,他的能力似乎回來億點了。
隨心所欲的造物能力,開啟視角,遁入虛空,從一名旁觀者的角度,來觀看此次曆史。
鹹豐十年,列強集合兩萬六千餘人,從天-津大沽口登陸,暢通無阻,一路打到京城。
列強的艦船,總共20餘艘。它們浩浩蕩蕩的抵大沽口外。
大沽口是天-津的門戶,南岸建炮台3座,北岸1座,共安大小炮200餘門,有清軍3000人防守。
四月初八,列強炮艇6艘轟擊大沽炮台,陸戰隊千餘人登陸。守軍發炮還擊,重創敵艇船多艘,斃傷近百人。
戰鬥一開始,清兵打的還算硬氣,但當敵逼近炮台時,因後路援兵潰逃,導致炮台相繼失守。
十四日,列強的炮艇,沿海河駛抵天-津城下。
鹹豐皇帝聞訊,直接放棄國都,逃亡承德,留下恭親王準備與洋人議和。
區區三萬人不到的軍隊,就敢如此蠻橫的入侵一個有四萬萬人口的國家。但凡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它們淹死。
而且如此孤軍深入,也是犯了兵家大忌,沒有後援沒有根基,連補給都是很大的問題。
即使洋人有火槍、大炮,戰鬥力更高,但禽獸也得喝水,吃東西吧……
李子夜懸浮在虛空上,看著這支兩萬六千人的部隊。它們隨身攜帶的食物不多,眼看就要吃完。
不過他們手裡有槍,食物什麼的直接搶就行。
隻見成群結隊的洋鬼子,衝入沿途的百姓家中,一腳踹開木門,然後見到吃的就搶,遇到不服從的就上刺刀。
一時間,整個村莊如同煉獄。有僥幸逃出去的百姓想要報關。然而官府一聽對方是洋人,直接打了退堂鼓,連一個字都不敢說。
李子夜實在看不下去,直接一揮手,將這些洋人化作血霧。
在他使用能力的過程中,身體也出現在半空。許多百姓見狀,紛紛把他當成神仙,不是頂禮膜拜,就是虔誠跪拜……
李子夜望著滿地殘骸,以他對遊戲規律的了解,他知道傳承應該是進行不下去了,得重新來過。
隻見這時,周圍場景霎時變化。原本消失的兩萬六千洋人,已經整裝待發,出現在了夜晚的京城。
雖然城牆上有清兵把守,城門也早已關閉。但由於鹹豐皇帝的逃離,此時的清兵早已人心渙散。
一聽到洋人的炮火,他們就放棄了抵抗,任由列強攻破城門。
其中3500餘人,闖入紫禁城。眼前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在它們眼裡如同寶藏一般,充滿著誘-惑。
本該留守的清兵,在聽到洋人入城後,紛紛丟盔卸甲呈鳥獸散。
隻剩下守園大臣和20多名太監,依舊表現出了頑強氣節。他們在曆史上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為了保衛圓明園,與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搏鬥。
由於實力懸殊,他們的奮勇顯得格外悲涼。退無可退的守園大臣,萬不得已,最終選擇自儘。他不忍看到幾代人的心血,被洋人玷-汙……
李子夜默默看著眼前場景,有些無根之人卻比所謂的男人,更有骨氣。這可真是一種諷刺。
他再次揮了揮手,將腳下的這群敗類鏟除。
穀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