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後,朱元璋先開口問,“劉公子這個年齡還未婚配,莫非是家貧。但看你樣子,並不像出自貧苦人家啊?”
劉寬無奈地解釋道:“陛下,時代有所不同,習俗也有所變化。六百年後,我這個年齡未婚很正常,不少人年過三十都還未婚呢。”
三十還未婚?
聽了劉寬的話,朱家三口一時都覺得無法想象。
須知,在此時很多結婚早一些的,三十來歲都當爺爺、奶奶了。
朱元璋不知為何後世人年齡那麼大還不結婚,但他敏銳地察覺出,這並不是好事。
於是道,“如你所說,若好些人二三十都不結婚,怕是丁口增長會很緩慢吧?若爆發大戰,再死傷一大批人,國家丁口何時能恢複?”
劉寬歎了口氣,道:“其實百姓不願結婚、不願生育之事是後世發達國家,嗯,也即是強國的普遍問題。”
“比如說韓國,也就是此時的高麗,在我穿越前,人口已經開始自然減少。”
“即每年出生的人口,還沒有自然死亡的人口多——所謂自然死亡,主要指老病而死等比較正常的死亡方式,不包括戰爭、瘟疫等。”
“日本也有這個問題,中國同樣有此趨勢。我們中國人口基數大,有十幾億人,這個問題還不算嚴重。”
“但對人口本就比較少的韓國來講就很嚴重了,有人預測,百年之後這個國家可能會因為人口太少,自然消亡。”
劉寬這頗為感慨的一番話,直接讓朱元璋三人聽傻了。
朱元璋雖之前意識到百姓普遍晚婚會導致人口增長緩慢的問題。
卻沒想到,後世人不止是晚婚,甚至不想結婚、不想生育。
在此時來講,百姓往往會因為太過貧窮,給不起聘禮、養不起孩子,而不能結婚、養不活孩子。
可劉寬卻說,百姓不願結婚、生育是後世強國的普遍現象。
意思是貧弱之國反倒沒有這種現象?
這就讓朱元璋搞不明白了。
朱標同樣想不明白,忍不住問:“強國百姓為何不願結婚、生育?難倒強國百姓反倒更貧苦,日子更難過?”
劉寬搖頭,“並非如此···這個後世才有的問題,說起來也很複雜,不如我以後找時間再為殿下解惑?”
朱標還想說什麼,馬皇後便道:“劉公子說的是,咱們先吃飯——菜已備好,再不吃就涼了。”
朱元璋也哈哈一笑,“妹子說得不錯,咱們先吃飯···也可以邊吃邊聊嘛。”
隨後,幾人入座,馬皇後則讓宮女上菜。
雖說是家宴,但老朱畢竟是皇帝,所以劉寬幾人並未坐一桌,而是循古禮分桌而食。
各自有一副桌凳,倒不必學古人跪坐。
朱標坐東邊,劉寬坐西邊,朱元璋、馬皇後則一起坐在北邊。
菜有兩葷兩素一湯,還有水果、乾果、糕點各一盤,份量都比較少。
此外又有一壺葡萄酒。
若用皇家宴席去比對,自然稱不上豐盛,但對劉寬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開吃前,朱元璋道:“咱和妹子都提倡節儉,日常三餐也不過幾菜一湯,簡單得很,劉公子可莫要覺得咱吝嗇。”
劉寬忙道,“陛下提倡節儉是好事。”
飯間,朱元璋又忍不住道,“劉公子言後世國家以科技、工業而強大,卻並未言農事。莫非科技、工業強大了,便能讓百姓都填飽肚子?”
劉寬道,“科技、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確實有助於提升農業,進而增加糧食產量。”
“不過就中國而言,糧食問題將在三四百年後,因美洲農作物的引進而得到緩解,又將在後世雜交水稻等高產作物誕生後幾乎被徹底解決。”
一聽這話,不隻是朱元璋、朱標,就連馬皇後都來了興趣。
朱元璋雖建立大明十幾年,令天下絕大部分地方恢複了太平,但仍有不少百姓要餓肚子,甚至因餓肚子造反。
因此,老朱一家三口都很清楚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朱元璋直接問道,“美洲農作物及那雜交水稻是何意思?如何能得到?”
劉寬一笑道,“美洲是指從大明往東去,越過太平洋,額,也就是此時的大東洋,會有兩塊比大明現有國土還大兩三倍的陸地。”
“分彆稱為北美洲、南美洲,合稱美洲。因大洋隔絕,那裡不少植物、動物與大明不同。”
“當地土人馴化有玉米、紅薯、土豆這三樣主要糧食作物,雖不如稻、麥、粟的口感好,但產量卻遠超過稻麥粟。”
“此外又有南瓜、花生、辣椒等作物——或可增加雜糧種類,或可為菜肴、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