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司的官吏編製較為靈活,那麼他也沒必要上來就將所有編製填滿。
畢竟他在大明不認識幾個人,可以先提出要求,讓蘇銓推薦幾個,目前夠用就行。
待日後他認識的人中有了合適的,再推薦進入科技司也不遲。
整理出了具體想法後,劉寬便到中間的大屋找到了蘇銓。
蘇銓正喝著下午茶,悠閒地看書。
劉寬進來後,蘇銓便放下了書本,也讓劉寬注意到了這書的書名。
赫然是宋版的沈括《夢溪筆談》!
劉寬雖有點小驚喜,但想想這是明初,離宋朝不過一百多年,而蘇銓則是工部官員,便又覺得此景頗為正常了。
他壓下借閱《夢溪筆談》的想法,準備先談公事。
“劉副郎有何事?”蘇銓詢問。
與劉寬基本熟悉後,他倒也沒一直用閣下這種敬稱。
劉寬道,“蘇郎中,推薦官員之事我已經有了想法,特來跟你商量。”
“劉副郎有何想法,儘管道來。”
劉寬道:“員外郎人選我暫無想法,至於主事,我想必須有一個得通曉工造之事、熟悉各種技術,嗯,最好還善於發明創造。”
‘這人便是我要培養的工業設計師!’
劉寬同時在心裡如此想。
蘇銓聽了,沉吟著道:“你說的這種人,我倒是想到一個,不過此人並非官吏,乃閒散人士。”
其實大明中後期,匠人中且不提,讀書人中便有不少劉寬所說的這種人,如王徽、宋應星、徐光啟等。
可惜如今是明初,前元雖然繼承了部分科技,甚至另一部分有所發展,但對漢人文化整體上是打壓的,也令不少科學技術遺失。
更重要的是,即便有幾個精研工造之事的讀書人,也難見於史冊,對後世而言,自然也就沒了這方麵的曆史名人。
因此,聽蘇銓說有這麼個人,劉寬雖不甚意外,卻也頗為欣喜。
他問:“這人是誰?眼下在哪裡?”
蘇銓道,“這人叫郭天問,據說是前元太史令郭守敬的後人,之前居住在蘇州。”
“不過以我對此人的了解,在聽聞跨江大橋及鐵路之事後,此人必會來京師。”
“其實要找到郭天問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他出仕——我一友人曾勸他做官,他卻說閒雲野鶴慣了,不願踏足官場。”
“雖說可讓陛下下旨強行征辟,但若其不情願,即便到了科技司,恐怕也未必會好好做事。”
劉寬聽了心中一動,問:“蘇郎中的意思是,關鍵是如何勸說此人入職科技司?”
蘇銓笑著點頭,“正是此意。”
劉寬又問:“這郭天問可是對工造之事、奇巧之物感興趣?”
“不錯。”
劉寬瞬間露出笑容,“那此事就好辦了——蘇郎中儘管尋來此人,勸說之事由我負責。”
“哈哈,好。”
蘇銓有句話其實沒說——他覺得郭天問若知劉寬是跟那跨江大橋一起出現的,說不定就心甘情願地來科技司任職了。
劉寬繼續之前的話題,道:“我覺得,科技司還需要二三位能擔任方麵之事的實乾官員,最好是也對工匠之事有所了解。”
“之後我們打造火車,可能會分成多個項目,同時進行。我一人無法兼顧,必須得有靠譜的官員督辦。”
蘇銓聽得點頭,“這樣的官員倒是好找,回頭我推薦幾位,你可以麵談之後再做選擇。”
劉寬聽了心道,這不就是麵試嗎?
倒是合他心意。
劉寬又道,“除了幾位主事外,我還希望從國子監中挑選幾位到十幾位對工造、奇巧之事感興趣的學生,以吏員的身份入職科技司。”
蘇銓聽了皺眉,“國子監中多是儒生,對工造、奇巧之事感興趣的本就很少。”
“且這些學生多是奔著做官去的,你讓他們來當吏員,恐怕一個都沒有。”
劉寬聽了並不困擾,道,“若國子監中沒有這類學生,就請陛下下旨,從全國征召識字的年輕工匠來科技司為吏員。”
“我們科技司將來要辦的大事不少,打造火車隻是第一件,為長遠計,必須現在就著手培養合用的人才。”
“另外,如今大明是以推舉製選官,便是當了吏員,也未必不能為官吧?說不定我們在國子監中便能招募到幾位合適之人。”
“你的想法我明白了。”蘇銓點頭,接著話語一轉,“除了需要入職科技司的官吏之外,對於選調工匠之事你可有想法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