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要把這一區域,收歸我魏國治下?”
荀攸指著圖上的一處位置。
曹操所畫新國境線,將並州西北角往西南方向,到河西走廊西側這片區域,納入了曹魏的國境。
胡集城就在其範圍內。
這裡早年隸屬並州,為雲中郡,朔方郡等四郡之地。
到了漢末,其四郡之地,逐漸陷入南匈奴等外族之手。
內亂和外患,讓中原地區的穩定,受到嚴重的威脅。
尤其是北部邊疆的防禦,出現了重大缺口,導致雲中、朔方郡等重要地區,接連喪失,被匈奴,羌氐,鮮卑輪番占據。
將此地納入治下,是在收服失地。
從外族手裡,把丟掉的地方拿回來,以振國威。
曹操剛從胡集城回來。
那裡背靠河西走廊以北,比鄰趙子龍鎮守的並州。
將其奪回來,進攻退守,都有所依。
“收回這一區域,驅逐該地盤踞的外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怕是會引起激烈的交鋒爭奪。”
郭嘉說:“若有不當,我軍可能被拖在那裡,進退失據,增加消耗。”
荀攸,戲誌才也讚同郭嘉所說。
曆史上的曹操,前期,中期,在荀彧,荀攸,郭嘉等人的匡扶下,常出奇謀,每每都能料敵機先,算無遺策。
原因就在於這些人敢於對他提出不同意見,各抒己見,建言獻策,能預判各種可能性。
而曹操也能容下他們的不同意見,梳理其中利害,尋找善策。
但到了後期,荀彧,荀攸,郭嘉等人相繼不在了。
變成董昭等人為主。
而董昭是曹操的堅定擁護者,事事順應,就少了此前曹營眾人群策群力的盛況,有些事執行貫徹的力度也不夠,便開始出現問題。
眼下郭嘉和荀攸,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醒曹操要小心,不能急於求成。
“馬騰,馬超父子,對這一區域很熟悉。
他們的兵馬中,就有不少羌人和我漢人混居的後代。”
“我打算讓馬超,龐德,帶兵先入駐胡集。
此擊潰西鮮卑之際,少了鮮卑的乾擾,正是占據胡集的好時候,以其為中心,和子龍在並州的人馬,互為依托,可將周圍數郡失地,逐步收回。”
曹操環視眾人:
“這麼做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
“收回這一區域的失地,能在河西走廊以北,布下一道新防線,切斷北部遊牧民族,與河西以南的羌氐等族的聯係,阻止他們頻繁擾襲河西。”
“河西不受外部威脅,我們對西域的掌控力,就會對應增強。”
“商貿,軍事都將為之受益。”
曹操又執筆在地圖上,把長安圈了起來。
“收回雲中,朔方等郡的失地後,與河西依托還不夠,要用好長安。”
“長安,扶風郡一帶,離河西東側,隻隔了一個郡,在長安增駐兵馬,可形成第二道攻防線。”
眾人盯著地圖,長安,並州,河西走廊,是一個三角形。
三者在距離,方位上,確是可以互為支撐,形成一個縱深極大的戰略聯動區。
曹操再道:
“秦皇當年修築了一條秦直道,起於鹹陽,直奔九原郡的長城塞。其中段,與胡集所在區域很接近。”
“王上的意思,是秦皇當年,也考慮過利用直道,快速對北部,西部進行軍事支持?”郭嘉問。
“當然。”
曹操說:“秦皇掃平六國後,怎麼會不考慮開疆外擴,以製周邊諸夷。”
“長安背靠秦嶺,古來為天下之都,以其為中腹,往北修直道,就可迅速對北關,形成軍事支援。
若在中途將兵馬西移,則整個西部地區,都會在其覆蓋打擊之下。”
曹操在圖上連續勾畫,把這幾個戰略位置聯係起來。
又在河西的武威郡,突起的北角做出標注。
從圖上看,便出現了一個多地相互協防,能快速反應,攻防一體的戰略線。
若按照曹操的勾畫布置駐兵,即便國家不處於鼎盛時期,這套體係,也能相互協防,自守有餘。
在座幾人都通軍事,是輔政的良才。
曹操稍加點撥,幾人便看出其中精妙。
“此為利國之戰略,依此構建防線,可增強對西域的控製,減少外部乾擾,王上雄才。”董昭舔道。
“我漢人最厲害的地方,是傳承和凝聚力。”
曹操說:“秦皇以後,天下有了大一統的信念。
秦皇鋪設直道,也有開疆拓土,增強軍事攻守的意圖,可惜他走得早。”
“武帝讓衛大將軍,霍驃騎往西域開疆,打通河西,也是在做這件事。”
“我們收回失地,然後充分利用秦直道構築防線,隻是在他們的基礎上,增加些安排,當不得雄才的評價。”
郭嘉看向地圖上的胡集:
“我們一旦占領這裡,此地立即就會成為四戰之所,王上要用馬超領兵,駐防此軍事要衝?”
曹操用人,因才而異。
馬超喜功,那就讓他去開疆拓土的最前沿,展示勇武,獲取軍功。
將他放到收回的並州失地,與各方碰撞,還可以將其進一步孤立,必須緊跟曹魏,保持忠誠。
再加上馬氏父子,長期在河西活動,對羌氐等各方有很強的影響力。
馬超在胡集,還可以拉攏一批人為用,正是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