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建大將軍府,武士彠以大將軍府鎧曹參軍,隨大軍一同攻取長安,至建國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列。
武德年間,武士彠曆任庫部郎中、檢校並鉞將軍、檢校右廂衛、工部尚書兼判六尚書事。在此期間,他參與創製唐朝典章製度,為國家走向正軌,立下過汗馬功勞。
武德八年,有人誣告鎮守揚州的趙郡王李孝恭謀反,先帝召還至長安審訊,是武士彠馳赴揚州,查清事情原委,還了趙郡王清白。
貞觀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進京朝見之機,和近衛軍官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
利州,乃孝常久經之地,其勢力遍布州郡,孝常死後,利州不穩,還是武士彠出任利州都督,穩定了地方。
去歲,先帝駕崩,在荊州都督任上的武士彠得知消息,悲痛成疾。李世民屢遣名醫診治,武士彠仍因醫治無效而逝世。
隨後,武李世民命並州都督李勣主辦喪事,棺木及喪葬費用都由朝廷支給,按照武士彠的遺願,將其靈樞運回並州老家安葬,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定”。至此,太原元謀功臣,又少了一位!
“父皇常教導兒臣,對待功臣,要禮讓,要儘可能的照拂他們,要把厚待功臣當成一個國策來執行。”
“我李家得天下,全賴天運恩垂,功臣勠力,不可做那兔死狗烹之事。”
所以,皇室子弟成婚,也多會選擇功臣之家。尚公主的駙馬都尉,無一例外都是功臣子弟。
武士彠是先帝的近臣不假,可卻是一直向著陛下的。多年來兢兢業業,所治之地也是省刑薄斂、農桑興盛之地。
這樣的功臣,這樣的乾臣,他家出一位王妃,過分麼?
羅山令-王仁祐不過是出身好,他有什麼功績,能與天家成為姻親?
“父皇,人走茶涼,不是我李家該有的作風。”
額!李世民聞言,也是撓了撓眉毛,顯得很是糾結。
從感性的角度來說,太子說的自然是正理。武士彠出身雖然不好,但他的功績擺在那裡呢,這樣的功臣之家,出一位王妃,的確不過分。
但太原王氏,這可是塊大肥肉,就這麼舍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看皇帝猶豫,李承乾按著隱幾起身,繼續加碼!
“兒臣知道,選擇太原王氏聯姻,是在為老九日後就藩做準備。”
“兒臣覺得父皇沒必要做這個打算!”
哦?
李世民笑道:“為何啊?”
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長兄入父,老九是在兒臣懷裡長大,是兒臣共天共地的親兄弟。”
“隻要兒臣在一日,便不會讓他之藩。讓他與青雀一樣,在京師做個逍遙王爺。”
哎!這話,說到李世民心坎兒裡了!
這讓青雀不之藩,已經招惹非議了,再上李治不之藩,群臣那不好說,太子這裡,他也是交代不了的。
眼看李治是一天天大了,李世民是如鯁在喉,又說不出。
但這話,從李承乾嘴裡說出來,就不一樣。太子疼愛他的兄弟,臣工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相比於不之官,與太原王氏聯姻的事,似乎,也就沒那麼重要了,不是麼!
當然,更讓他高興的是太子的胸懷,能容人,容下自己的兄弟,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他了。
嘴角掛著笑意的李世民,也是扭頭尋問長孫無忌,太子這個建議到底如何?
“陛下,都是老臣的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老臣自然是希望他們都好的。”
啪!李世民拍了龍案:“好,朕看可以考慮!”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