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和李恪去了禦史台,李愔便沒人管了,十五歲的他自認為是大人了,自然不願意跟弟弟妹妹們一起玩。
讀書,更彆提了他,他一看到書,眼睛就冒金星,根本就不是那塊料!
逃課成了他的習慣,且屢教不改,李世民打了多少次,藤條斷了多少根,根本就不起作用,久而久之的便聽之任之了。
所以,一旦沒事了!他就帶著一堆宦官在宮裡逛,到處招災惹禍,所過之處雞飛狗跳!
但今天,李愔很安靜,他隻是坐在太液池旁發呆!
“殿下,要不咱們玩鬥雞,您不是最喜歡了麼!”
每次鬥雞,李愔還會唱市井的歌謠: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為了顯示鬥雞也有鬥雞的妙景,他還是請太子給寫了一首詩: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請褚遂良來寫,裝裱好了,掛在殿中。
可今天,李愔卻怎麼也提不起精神來!
不為彆的,因為他覺得沒意思!
大兄、三兄,就從來不玩這東西,他們每天忙的事,都是李愔想象不到的!
扔了一把魚食進去,李愔怏怏自語:“吃飽了睡,睡夠了吃,那本王跟老四有什麼區彆!”
額!他這話,讓身邊的小太監們皆是無語,李愔這種生活,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這位小爺竟然還嫌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回頭看了一眼,見他們齊齊的退了一步,頭是能多低就多低。
李愔就知道,問了也是白問!
再回頭,見幾個宦官拿著刨子在敲冰麵,喂食更方便,而在冰縫中遊走的大肥魚,讓李愔的眼睛亮了!
.........
三天後,
李承乾正準備換衣服出宮,便見任城王-李道宗、刑部尚書-劉德威聯袂而來。
虛扶示意不必居禮,李承乾便好奇問他們,乾嘛來了!
聽了二人所言,李承乾頓感牙疼!
蜀王-李愔在渭河邊,雇了一些人開河,幾十張大網一起撈魚。撈出來了,便分發給了來看熱鬨的百姓。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現在渭河邊上,已經聚集了上千號人了,都是等蜀王殿下分魚的。
冬春交際,魚在河裡養了一冬,膘肥體壯,味道鮮美,自然是饕餮的好物。
李愔不吃獨食,分魚給百姓,也算是長進了!
但這家夥卻犯了一條忌諱,那就是河中的鯉魚不能吃。
鯉通李,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啊,鯉魚中“鯉”和皇族姓氏同音,如果吃掉了,那不意味著唐王朝要完蛋嗎?
朝廷曾頒布詔令,規定臣民如果抓到鯉魚後,必須放回水裡。如果販賣或者吃掉,就要重打六十大板。
重打六十大板已經算比較重的刑罰了,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如果挨了六十大板,就可能會喪命。
當然,雖然有這條律法,但這種事一直都是民不舉、官不究。與餓死人相比,吃點鯉魚算什麼。
李愔這小子,見百姓不敢吃鯉魚,於是在河邊架起火堆,親自上手烤鯉魚,帶著侍衛們一起吃。
這一“背棄祖宗”的行徑,引起了禦史大夫蕭瑀的注意,他已經帶著禦史,去抓李愔的現行了。
他二人來東宮前,已經派人去吳王府了,照會李恪了。
“蕭瑀要乾嘛?”
這,他們就不知道了!
他們知道的是,蕭瑀是個倔老頭,而李愔是個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