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話不假,李淵偏向於李建成,對李世民心存疑忌。蕭瑀不顧個人得失,不止一次的規勸李淵,要立賢者為嗣。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才讓蕭瑀在貞觀一朝如魚得水。
蕭瑀是什麼人,是政客,政客最大的毛病,就是投機!
他不是秦王府的屬官,與陛下不必休戚與共,所以不必冒這個風險。
可他冒了,他為什麼要冒呢?
是因為他有更大的政治抱負。
還記得,他與封德彝可都是門閥世家的代言人,貞觀初年,他被房玄齡、李靖聯手從仆射的位置整下去,就是因為他為門閥說法,過多乾預朝廷開科取士。
再說說,蕭瑀這幾年在科舉之事上的表現,多少人成為他的門生,又有多少為了把行卷送入宋國公府彎門盜洞?
甚至,連考生們在考試的時候,都會刻意的模範蕭瑀的筆記,謂之為蕭體!
這些人一旦考中了,可都是要做官的,他們吃的是李家的,喝的是李家的,用的還是李家的。
但卻以蕭氏門生自居,稱蕭瑀為恩師,一輩子感恩戴德啊!他們念著的永遠都不是李家的好,不是陛下的好,而是蕭瑀。因為是蕭瑀把他們從書生,拔擢成了官員。
而蕭瑀取的這些進士,又多是士族子弟,這些子弟的家族,自然也要對他投桃報李,來往頻繁,互通有無。
且不說他們是結黨營私,蛀蝕國家的根基,單單說他們連成的這張網,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再把問題轉回皇帝所問的問題上,世襲刺史製度。
蕭瑀作為一部分世家的代言人,他為什麼要向皇帝進言,破壞門閥製度呢?
他不怕與士族門閥交惡嗎?要知道,得罪了他們,可是沒好日子過的。
還是學富五車的蕭瑀看不到世襲刺史製度,存在的弊端?
都不是!
那結果隻有一個,他是彆有所圖!
至於,所圖的什麼,是為了誰,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李世民聽了太子這分析,眉頭也擰成了疙瘩。相比於蕭瑀,他自然是更相信自己的兒子,太子沒有理由不站在他這一頭。
而照這麼一說,蕭瑀的問題,的確有些突兀了。而長此以往發展下去,他這股勢力也必然尾大不掉。
正在李世民猶豫不決之時,翟長孫來報,長樂公主來了!
李世民不知道女兒來乾什麼,看到她悶悶不樂的樣子的,以為長孫衝欺負了她,護犢子的脾氣當時便上來了。
“高明,你把那混賬給朕抓來!”
還沒等李承乾挪地方,長樂便拽住了皇帝的袖子:“父皇,一定要把長孫家趕出長安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