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馨把宋墨送走以後,傍晚她再次接到了珍妮的電話。
“可馨妹子,你最近製藥沒有?上次的那些中藥丸非常受歡迎,能不能儘快再給我提供些……”
陳可馨心中大喜,又有人送錢來了。
晚上在空間,她都會配置些常用疾病的特效藥,有源頭溪水和七彩蓮子的加持,這些中藥的藥效當然杠杠的,彆人想仿製都仿製不出來。
這些藥不但是給珍妮姐姐準備的,也是擔心家裡人身體,可以及時拿出來救命。
她當然知道,珍妮姐姐幫忙從中也是為賺錢,兩人可以說得互惠互利——雙贏。
這筆交易很快完成,一百多萬米金又到手了。
如今,她收入不少,學校、管理的幾家廠子工資和分成,零售業和養生館的盈利儘管歸扶貧基金會,每天的食材錢卻都進入她的腰包,累計起來錢數不少。
每天晚上,她還要瞬移到養生館的倉庫裡,把食材準備好。
其中有空間蔬菜,糧食,各種肉蛋類,以及淡水,海水裡的魚蝦類。
陳可馨溪水裡的魚有了銷路,就想和趙梅花大姐談談,畢竟幫人不能幫一輩子,況且趙大姐家的經濟情況逐漸好轉。
找到機會,她開誠布公地說:“趙大姐,不好意思,提供鮮魚的老板轉行了。”
“妹子,那我的烤魚……”
趙梅花的話剛說到這,頓時來了一個緊急刹車。
她不是貪得無厭之輩,每天幾十斤魚人家應該是看妹子的人情關係才每天半夜送過來。
如今,家裡的經濟條件大大改善,住房也買了,還有一個能掙錢的男朋友,兩人計劃過些天就辦喜事。
快速想明白,她歉意地說:“多謝妹子這麼長時間幫我,大姐心中感激不儘。”
陳可馨就知道,通情達理的趙梅花會想明白。
“大姐,你可以買彆的魚試試,味道可能不如我幫你介紹的養魚商人。要不你也可以改行做彆的事,現在大街小巷做買賣的人不少。”
“行!對了,這是這幾天的魚錢。”
陳可馨接過錢後往教室走去。
接下來,她頭腦中琢磨,剩下的那些試驗田,這個季節隻能種高產冬小麥了。
等明年冬小麥豐收以後看看畝產多少再說,如果大棚效益好,秋天就繼續蓋大棚。
農時不等人,必須儘快翻地,人工實在太慢了,必須使用機械化。
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從空間某寶裡購買翻地的機械,可是有人看到詢問如何解釋?
機器必須過明路!
隻能去買幾輛拖拉機,生態園曾經買過兩輛拖拉機送貨,再買幾輛不是難事。
要製作出簡易的翻地碎土培壟等綜合一體機,頓時讓她頭疼了。
不能買成品,隻能在某寶裡買半成品,找地方改造就可以投入使用。
隻能在自家收音機廠焊接組裝。
兩天以後,陳可馨終於製造出了第一輛翻地碎土培壟綜合性質的一體機,送到試驗田,經過測試效果不錯。
她再接再厲,又組裝了幾台,安排幾個靠得住的轉業兵,開著幾輛拖拉機進行翻地碎土培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