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以為呢?
援襄五年,前後不下五十萬大軍投入進整場戰役之中。五十萬大軍,你覺得是什麼素質?是什麼情況?是什麼底色?是什麼水平?
招募勇士,選用精乾,一二千或三五千悍不畏死的精兵,在十幾萬大軍裡麵自然是有的。他們能披重甲,持白兵,日夜轉鬥,連殺二百個對合,這沒問題啊。
之前援救襄陽的張貴、張順就有三千精選的勇士,能殺透十七萬元軍的包圍圈。這種兵援襄之師二十萬裡麵,就三千人啊。
剩下的十九萬七千呢?
你覺得他們和咱倆眼前的兵有什麼區彆?能夠識得旌旗,曉得金鼓,叢進叢退,已經是能夠上陣的兵啦。
朝廷先後數次組織大軍救援襄陽,一次損失十萬八萬,你為什麼會覺得損失的是十萬八萬精兵雄將。工業化之後的時間段不提,就說封建時代,翻遍全世界的人類戰爭史,也不存在能夠五年內,連續四次損失十萬精兵的國家和朝代。
沒有,百分之一百明確的說,就是沒有。
前頭汪立信說招募五十萬大軍,沿江戍守,帶宋哪來五十萬大軍?不如說就是拉五十萬壯丁沿江戍守。
至於你問蒙古人?難道蒙古人是不死不滅的?第一代在草原與天鬥與地鬥,吃草根飲冰雪的蒙古兵當然勇猛無匹。可等他殺滅了金國,搶掠了西夏,飲飽了河中,他還有幾分搏殺的心。
況且第一代那樣的蒙古人,現在早就死完啦。連第二代長子西征的那一批人,也基本死完啦。現在都傳到第三代第四代了。
在中原花花世界裡麵生活到第三代的蒙古人,強嗎?
強的。
因為他們就是小地主,有驅口有奴隸,有田莊有地畝,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馬奶酒,騎射不如祖先,至少比宋軍強。
加上曆次戰鬥繳獲而來的衣甲,人馬俱裝,衝突而來,一浪就能打死一陣的羸兵。衝上三五合,不濟事的宋軍就開始垮敗。
唯一的區彆,大約就是蒙軍的爺爺們可以一輪衝完衝下一輪,前兵射箭,後兵驅馬,輪番攻擊,窮鬥不休,拖都能把你拖死。現在的蒙軍,戰鬥意誌沒有他們的爺爺強,耐力也沒有他們的爺爺久。
可再不如他們的爺爺,比得過宋軍就行了。一輪一輪勝下來,心理優勢建立了,戰鬥經驗獲取了,部隊配合增加了
而戰鬥不可能停歇,那為了抵抗,宋朝廷就隻能一輪一輪的把還沒訓練完全的軍隊往前拉,往前送。
則元軍愈打愈強,宋軍愈打愈弱。
也就是常州這種沒被宋朝廷扒拉過得完善州郡,才能拉出這樣氣勢的人馬。換到荊湖去,尤其是湖北,整村整莊,恐怕伱連個像樣的壯丁都瞧不見。
咱們這一路人馬,說全宋第一不敢,說在全宋平均水平以上,乃至優秀,那完全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