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節倒也老實,直說可能不走了。因為要靠宜興竹木務的錢財來養兵,而且留在常州,正當運河,非常便於調動。如果朝廷有反攻襄陽,或者支援鄂州的需求,也能夠立刻反應過來,千裡赴援。
嗷……
不錯。
心中暗自點頭的張巡麵上淡淡的,甚至還好整以暇的詢問王效節,那些被派去修補城牆的兵,以後發揮什麼作用?
正兵直麵敵鋒,剩軍打雜後勤,順道做炮灰,這張巡都很容易理解。中間第二等天天乾活的兵,是有什麼安排?
按王效節的說法就是簡單的軍事任務分類,正兵隻負責打仗和操練,其他的一概不管。所以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築路修營的事,都要這些人去乾。
這些人也並不是不能夠充當正兵,不過是氣力稍差,或者勇略缺乏罷了。用苦役來打熬掉個人那種刺頭勁,再將養好氣力,真要大會戰打起來,這些也是好替補。
彆的不說,跟在後麵裝填弩箭總是可以的吧。況且現在宋軍野戰的能力相當薄弱,常常化野戰為攻城戰或者守城戰。
對於軍事營壘的修築,有非常大的需求。軍隊裡保有一支專門的“工兵”,實屬必要。
有點道理,估計和王效節他爹在四川釣魚城結硬寨和蒙古人對對碰的戰鬥經驗有關,不一樣的帶兵風格,帶出來的兵差彆也蠻大。
之所以張巡跑來試探王效節,也是有原因的。之前不是派張喜去行在給陸秀夫跑動,買二百張神臂弓,以及聯係張逞,了解朝廷對荊湖前線的決策嘛。
張喜是回來了,神臂弓也買到了,但是另外兩件事沒有辦妥當。陸秀夫在夏糧歸倉之後,還是回返杭州,差事並沒有出現調動。
朝廷顯然還是需要能辦事,或者說至少是願意辦事的救火隊員的,沒有把陸秀夫調去守倉庫。但是幫著陸秀夫又挪了一級,加到朝議大夫。沒什麼太大意思,管的還是禦前軍器所,宋朝的官製就是如此。
另外擔任起居舍人的張逞則明確回複張巡,趙禥本人還在猶豫遲疑到底該怎麼決策。後來汪立信抵達杭州,趙禥同汪立信召對一場。
參考趙宋官家的決策長期聽從最後一個和他分析解釋的人的慣例,那麼大概率朝廷之後的決策會是死守鄂州。
汪立信倒也算沾點實際,知道現在宋軍沒有收複襄陽的能力。希望朝廷死守鄂州二三年,好讓四方的軍兵雲集到長江,並進行有效的整訓。等軍隊操練完畢,再去和元軍碰一碰。
如果還像之前五六年那樣,一次又一次的把準備不完全的軍隊送到襄陽。就趁了忽必烈圍點打援的意,憑白消耗了帶宋的國力。
死守鄂州這個方略,是張巡樂意見到的,但是朝命始終沒有下達,反而四方募兵之令愈發的嚴厲。這才有張巡悄悄試探王效節的事。
誰叫王效節是從杭州派出來的,臨行之前,王效節甚至專門拜見過趙禥。或許能體悟到一點趙禥的心意呢。
就是一直沒有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