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常州有內城,有內城牆和內護城河。後世的名字叫南市河和北市河,因為城牆都已經拆除,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內護城河了。
其實常州附近很多地名早就麵目全非,比如郭城墩,看著好像就是姓郭的人家聚居的小高地。實際上原名叫骨成墩,為數千宋軍戰死掩埋形成的土墩。又比如四姑沿,傳說是有個叫四姑的女子守節,靠在河沿邊替人洗衣服養活孩子。實際上是元軍在此地屠殺上萬名漢家百姓,屍骨踩踏,堆積成了河沿,叫做屍骨沿。
恩,都是清朝時期進行全麵徹底修改的。
內鬥城城牆高達三丈有餘,是南唐時常州作為和吳越對峙的前線,所增修的軍城。城基用條石砌成,城門全部包磚,修築高樓箭塔,居高望下。張巡家老宅就在內城的椿桂坊,州衙也在內城,府庫、糧棧、匠作院等主要建築也都在內城。
南宋初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增補修繕,但距今也有百年了,必須進一步發動民眾,修繕城牆,組織城防。
尤其是當初沒有在城牆各處修築敵台馬麵,常州又是橢圓形的團城,火力投射區域分布不太合理。城牆上的堞牆也多有毀壞,無法給城上的士兵提供掩護。
更重要的是城牆太窄,頂層不過三米寬,連快速的調動兵力都不太可行,必須立刻在城牆頂部增設木台,增加城牆頂部寬度。
時間!
現在缺乏的就是時間!
想要把常州打造的固若金湯,除了糧食和器械之外,還需要一點時間,不需要太多,隻要有半年,張巡就能夠從容布置城防,進行全麵的防禦升級。
隻是這時間能從哪裡來呢?
唉,先把能乾的就乾了吧,除了老張家的四十萬斛糧食載運進城外,其他縉紳也將自家的糧食車載船運進入常州。城外留了五萬斛糧食,給張氏一門郎黨均分,夏收的情況就不好,今年秋收大概率荒年。
最後載運進城的糧食足有八十萬斛,加上趙汝鑒之前征收的夏稅糧,城內官倉就有一百萬斛糧食,足夠三萬大軍,七萬百姓,食用三年以上。
城外膽小已經跑路的人家,立刻進行拆遷,大料做滾木和建築所用,碎木儲備在城下,作為之後守城所必須的薪柴。
同時開始恐嚇城外草市的商家和百姓,讓他們往城內搬,或者向無錫、宜興疏散。能勸走一個是一個,人走就拆屋。
反正城內有跑路的人家,空屋直接征收起來,地方上的巡檢保甲十個有五個姓張,隻要張巡想辦,事情辦得非常快。
空屋能安置多少就安置多少,不能安置的,就在學宮、寺院、道觀、衙門、官署和大戶人家的前廳,儘量安置。
還得打一個提前量,在城內的空地上修築臨時的長屋,安置之後可能會逃難入城的四野百姓,庇護他們。
整個常州城,有了張巡這個主事人之後,終於開始快速的運轉起來。諸般事務都有了頭緒,守城的章程也逐步出現在張巡的腦海之中,隻要兵馬雲集,未嘗不能殺傷伯顏數千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