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王聯姻就是沒錯,秦王講究人啊。
秦趙韓都撤了,自己就更沒必要和魏國拚命了,自己本身也隻是輔助,占點便宜罷了,現在收獲已經不錯,和一頭已經沒有外敵,但是卻敏感至極憤怒至極的猛獸死鬥太愚蠢了。
正好給秦王一個麵子,楚考烈王欣然撤軍。
這也是他第一次從魏國身上切實占到了便宜,已經很滿足了。
齊國那邊也傳去了消息,要他們留意機會,讓都平君田單做好準備,給燕國來一下狠的。
至於匈奴那邊,現在頭都被打歪了。
李牧不愧是頂尖名將,在趙國局勢非常不利的時候依舊不慌,故意示弱,誘敵深入,養匈奴驕縱輕敵之心。
這一招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畢竟局勢不利的佯敗示弱很可能就真崩盤了。
也隻有李牧這種頂級將領,治軍嚴格,用兵如神才能用這一招。
匈奴初期勢如破竹,逐漸輕敵,又不懂什麼大戰略,逐漸深入趙國腹地。
李牧在邊疆一直采用堅壁清野的方針,導致匈奴深入後毫無補給。
在兵困馬乏,兵無戰意下,李牧親率八萬養精蓄銳的大軍突襲反擊,還有四萬精騎自匈奴大部隊兩翼包抄。
同時蒙驁率領三萬精騎趕到,自後方直接衝擊匈奴部隊,匈奴四麵受敵,瞬間崩潰,八方潰散奔逃。
李牧在北疆深耕十餘年,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徹底重創匈奴,徹底終結北疆蠻夷之患。
在其多年示弱之下,今年匈奴已經蠢蠢欲動,但是沒料到大趙攻魏引發了天下大亂,自己的兵力援兵糧草一下子大大縮水。
但是危機中往往蘊含機會,李牧斷定,匈奴絕不會放過此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趁機侵趙。
提前做好了準備,哪怕趙悼襄王幾番求援,令李牧南下支援,李牧也隻派了幾千騎兵過去。
死死頂住了趙悼襄王的壓力,將大部隊留在了北疆,下了狠勁一定要解決匈奴禍患。
李牧不敢先去解決中原亂戰再戰匈奴也是有原因的。
一則中原諸國皆是實力雄厚,自己去了也不可能快速解決問題,隻會跟著陷入泥潭;
二則,匈奴雖然戰力不行,但是一是人多,二是都是騎兵,一旦四散作亂,帶來的禍患遠遠大於其餘諸侯國,要知道,匈奴和諸侯國不同,可是一點情麵,一點人性也不會講的。
三則,這次誘敵之計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真實的不行,已經不算是假意示弱了,因為真的很弱了,由不得匈奴不上套,這是解決北疆大患的最好機會,若是錯過這個機會,真不知還要什麼時候才有機會。
在有心算無心之下,李牧憑借有限的兵力,打出了絕佳的效果。
原本李牧已經降低了戰略目標,做好了匈奴隻被重創的結果,畢竟這個兵力全殲太難了。
在即將把匈奴引進埋伏圈之前,天大的好消息傳來了,秦國派了蒙驁率領三萬大軍助趙破奴。
這一下子,是真的可以徹底全殲匈奴了。
李牧積極與蒙驁聯係,兩人定下了配合,這才有了這次完勝。
在李牧和蒙驁兩位頂級名將的默契配合下,匈奴慘敗潰散,雙方精騎衝散匈奴大部隊後,分彆銜尾追殺八百餘裡,足足半個多月,匈奴死傷無數,近乎全軍覆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