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過程中,隻要賺了利潤,再按照賺的利潤去征收,這樣虧本的商人不需納稅,盈利的商人給國家納稅,如此各方麵商人心中都會平衡,也不會再抵製朝廷征收商稅了。”
秦紘呆怔了一會兒,呆呆的看著陳策,很快便問道:“這依舊不可能,課稅司怎麼能查到人家是否盈利?”
“商人們就算盈利也可以報虧損,指望以道德約束他們的行為,除非人人都是聖人一般自覺。”
“但這可能麼?”
陳策道:“不可能,但卻可以實現。”
“如何實現?”秦紘急促的問道。
陳策答道:“所謂利潤不外乎就是收入、成本、費用、支出相互加減而來。”
“確定這幾個分項目就能得出利潤。”
秦紘有些迷茫,感覺快跟不上陳策的思維了,他是戶部尚書,自信對財務上問題都很熟稔,可陳策的理念實在太超前了,他有些跟不上陳策的思路。
陳策道:“比如收入,確定收入是需要根據資金入賬,那就需要商人單獨設一本資金賬簿,專門確定資金收入支出。”
“資金入賬的種類無外乎就是借款、經營收入之類的,這些賬簿上可查。”
秦紘道:“成本費用支出呢?”
“如何查?”
陳策道:“票據,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名建築商人,需要購買沙石木材,這些是成本,在購買過程中,下遊商人給上遊商人開具憑證,這些憑證就可以作為成本的憑據。”
秦紘聽完後,細細品味一番,雙目突然明亮起來,重重的道:“是這個道理!”
陳策點點頭:“想要更多的收取商業稅,那就要規範商人的行為準則和財務發生過程中各種收入費用成本的情況。”
“這自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但隻要做下去,商業究竟能發揮多大的潛能,能幫助朝廷增加多少稅收,誰都說不準。”
“如果因為害怕犯錯,害怕麻煩,就什麼都不做,那商業永遠興盛不起來,商業興旺不僅是能帶來財政的收入,還能解決很大一部分流民百姓的生存問題,因為商人需要雇傭。”
陳策看著秦紘,問道:“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大人可不可以理解?”
“我建議大人如果有這個權力,不妨試點一下,試一試對比一下看一看,用一年或半年時間嘗試一下商業究竟是不是賺錢的,然後才下定論,而不是空口無憑直接說一句商業沒潛力不賺錢。”
“國家在發展,固步自封對治國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大人你說呢?”
秦紘呆呆的看著陳策,他從陳策身上看到了銳意進取,可這本不是他該操心的事啊,他隻是一介小民啊不是嗎?
為什麼他說的這些話,那麼高屋建瓴,甚至連秦紘這個戶部尚書都有些自慚形穢?
是啊,固步自封對治國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接納商業……這難道不是他這個戶部尚書正該為大明去做的事嗎?
以前不做,是沒想到,想不到,可現在人家已經給你鋪好了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