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務弼思緒沒多久,便咬牙道:“陳公子,我願去西南!”
陳策微微頷首,但還是對王務弼道:“王大人你要想好,此去西南機遇和危險並存,最能鍛煉人,也最能磨人心境,西南苦厄,若沒有足夠的意誌和堅持,切莫隨便應我。”
王務弼重重點頭:“我想好了!”
就如陳策說的那樣,自己在京師不知要熬多久才能熬出一個官來,如果按部就班,想要升遷得等多少年?
西南機遇和挑戰並存,一舉一動都能被天子看在眼中,在西南一年,能抵在其他地方三年甚至更久。
反正最後自己這名三甲進士頂天也就被派去偏遠地區做縣丞,與其如此,為什麼不選擇西南?
陳策又看著唐寅四人,唐寅在順天快遞已經磨煉出來了沉穩的性子,距離下一次會試還有兩三年的時間,他自然想去西南先從基層官吏磨礪,為以後官途打地基。
隻是他比較擔憂,他僅僅是個舉人,有資格去西南為官麼?
祝枝山聽了陳策的話,早就躍躍欲試,這麼多年的會試屢次不中,已經讓他對科舉失去了信心,這是一次機會,若是能去西南邊為官邊讀書,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和唐寅擔憂的一樣,自己這舉人身份,真能被調去西南做官麼?莫要到時候隻是一名刀筆胥吏。
文徵明和徐禎卿兩人心高氣傲,他們和唐寅祝枝山的想法不同,都認為自己下一次科舉必會中第,對去西南興趣並不大。
陳策也不強求他們,隻是深深看了一眼文徵明,最終什麼也沒說。
徐禎卿熬兩屆六年,最終在弘治十八年中第了,但文徵明這輩子都沒希望。
這次機會錯過就錯過了,既然他不願意,陳策自然不會強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逼迫他們去反而適得其反,人各有誌。
陳策對唐寅和祝枝山道:“不必擔心,我說可以去西南就可以。”
文徵明和徐禎卿拱手道:“陳公子,我們就不參與了。”
陳策淡淡嗯了一聲。
何景明也拱手對陳策道:“陳公子,天賜兄心直嘴快,你莫和他一般見識。”
陳策搖搖頭道:“不會。”
“何公子,反對台閣體平庸詩風的提倡不錯,立意也是好的,但一味複古,卻並不是一件好事,複古求革新才是時代的需求。”
“大明未必就不會有人做出好詩好詞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四月春蠶已剝綿,困人風日嫁人天。不知織就鴛鴦錦,廢卻如花幾夜眠。”
何景明驚愕的看著陳策,先是一愣,旋即整張臉變得極為佩服,仔細品味一番後,忍不住心悅誠服道:“陳公子……好詞!好詩!”
陳策微笑道:“這不是我做的,我隻是想告訴你,複古求革新,才應該是伱們這類人提倡的,而不是一味複古。”
“你可以將春秋的分封製拿到秦朝的郡縣製嗎?你可將宋明的科舉製改成東晉的九品中正製嗎?”
“你們總是說科舉束縛了人的思想,但怎麼沒想過科舉製的誕生能讓貧寒之家能有上升的渠道?”
“不然現在你,你們,我,無數我們這樣的人,生來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又有誰能站在這裡去抨擊什麼科舉八股的疲敝呢?”
何景明怔怔的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