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倭寇逐漸有爆發的趨勢,當內閣六部都察院齊聚的時候,右都禦史劉大夏便拱手出列道:“啟奏皇上,這也是微臣為何一直反對開海的緣由之一。”
“如今海禁尚且沒開,東南的倭奴已經如此猖獗,若是開了海禁,東南的倭寇定會泛濫成災!”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點了點頭,不過他現在不關注開海的問題,洪鐘來報說東南的倭寇襲擊了大明數個沿海村莊,讓海民死傷數百,這些事朝廷不能當做什麼都看不到。
內閣首輔出列質問馬文升道:“東南備倭指揮所沒有給你兵部建議?”
“朝廷在東南設備倭指揮所,足足兩千多兵力放在那裡,對付一個小小的沿海倭寇,竟如此吃力,竟還讓倭奴登上了我大明內陸?”
兵部尚書馬文升出列拱手道:“啟奏皇上,東南之事有些複雜,這些倭寇來無影去無蹤,備倭指揮所每每去增援總會慢一步,根本就沒交戰的機會。”
“臣祈求兵部增援兵力,亦求禮部和倭島的執政者外交談判。”
如果能用外交手段解決東南倭奴的問題,那肯定比出兵更加劃算,東南若是增派兵力,戶部那邊肯定要增加財政預算,不僅打仗燒錢,備戰也燒錢。
東南的倭寇現在最起碼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能通過外交手段讓倭奴不再寇東南,那無疑是成本最小的。
弘治皇帝點點頭,對禮部尚書道:“你禮部給朕擬一道聖旨送去倭島交給他們的天皇,若再不約束倭奴,朕必效仿太祖,興兵討伐!”
以前大明對朝鮮的政策就是如此,稍稍威脅一下,朝鮮人就會老老實實,倭奴的發展尚且不如朝鮮,想來也會懼怕大明的天威。
……
大明朝廷其實到現在還沒搞明白東南倭奴泛濫的真正原因,東南的利益集團就不想讓倭奴在東南消失,相反他們希望倭奴在東南製造更大的殺伐混亂。
隻有如此,東南瀕海之民商才會對倭奴畏之如虎,如此一來,就不會有人敢下海經商。
東南的利益集團們期望看到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們不想讓更多的人下海和他們分享利益,越多的人在海外嘗到甜頭,就意味著他們的利益會被瓜分,所以他們才要將海外塑造成豺狼虎豹,讓人避之不及。
傅元的應對措施當然沒問題,手段也很高明,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倭人本身的貪念。
當倭奴在東南沿海嘗到了搶劫帶來的甜頭,在他們回倭島之後,勢必會讓更多的浪人武士等人跨海來東南諸城。
陳錢大衢四島又能給倭奴補充淡水資源,還能防著明軍的打擊,真正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如此一來,倭奴嗅到甜頭,定會不斷地入侵大明東南。
本該在幾十年後嘉靖出現的倭患,似乎提前來了。
洪鐘在東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在他巡查東南的時候,越來越發現東南的禍患不僅僅是倭奴,很多強盜竟是漢人假扮。
抓到這些人後,洪鐘當下殺之,東南官場紛紛彈劾洪鐘在東南濫殺無辜,斬殺漢人以固自己的權威。
朝廷這邊也有人彈劾洪鐘,言說洪鐘想在東南立威,於是不分青紅皂白開啟殺戮。此舉無疑是給禮部和倭番交涉增加阻力。
於是更多的聲音出現,有人甚至說洪鐘是倭奴的保護傘,故意不想讓禮部和倭奴和談。
還有人彈劾洪鐘在東南有數套私宅,彈劾洪鐘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而洪鐘在東南確實也查出來了田地和私宅,可洪鐘壓根就不知道這些財富究竟是誰掛到他的名下,令他百口莫辯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