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這幾日氣氛凝重,倭島的船隻被攻擊後,弘治皇帝連夜召見諸公商討對策。
讚成攻打倭奴的有一批,讚成和談的有一批。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在東南倭島開啟戰爭,一旦陷入戰爭泥潭,大明不知會消耗多少國力。
弘治皇帝雖然有心開辟東南戰場,奈何朝廷反對的人越來越多,最後隻能再次讓禮部給倭島送去國書,狠狠譴責倭島對大明戰艦攻擊的情況。
朝鮮晉城大君政變成功後,李隆被推翻下台,晉城大君李懌成功登基,成為朝鮮新王。
四夷們心知肚明,晉城大君能成功政變,靠的是明朝的支持,這次事件給明朝在四夷番國們極大的震撼,此前明朝在朝鮮損失的國威現在全部被找補回來了。
從事情發生到現在,短短不過半年時間,表麵上大明內部大部分人隻是看到了結果,舉過興奮,對弘治皇帝偉大戰略深感佩服。
可隻有帝國那麼一小撮人才知道,真正推動朝鮮政變的人,是陳策!是那個最不起眼的俊俏少年。
……
中秋過後,陳策被弘治皇帝召到了乾清宮暖閣。
弘治皇帝一封任命書交給了陳策,升陳策為東宮右諭德。
陳策想要拒絕,但看到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的表情後,他就知道弘治皇帝是故意的,他明知道陳策不願意升官,卻偏偏給陳策升了。
就是為了報複上一次在福利院上陳策對自己的算計。
陳策無奈,隻好接受這個事實。
不過弘治皇帝還是道:“成了,升官就升了,至於東宮那邊,你還是可以隨時去或者不去,朕稍後會告訴東宮的言官,他們不會彈劾你的。”
是啊,他們不會彈劾我,但楊廷和那個眼紅怪未必不會吃醋啊。
弘治皇帝麵色凝重的道:“純簡,兩件事,朕有些拿不定主意,你幫著參謀參謀。”
陳策臉色也漸漸嚴肅起來,認真聆聽。
弘治皇帝道:“其一,我大明調去東南倭島軍演的艦隊,被倭奴襲擊,死傷了三名士卒。”
陳策倏地一愣,腦海飛速思考。
這真是倭奴乾的麼?這不是在主動挑起戰爭嗎?
弘治皇帝繼續道:“朕開了幾天的小會,朝廷都不建議大明出兵倭島,你怎麼看?”
陳策無奈的聳聳肩,對弘治皇帝道:“我自然是建議出兵倭島的,總該體現出大明三分血性的,問題是,我這麼建議,皇上也這麼認同,但能實施嗎?”
弘治皇帝苦笑,是啊,實施不了,隻要朝廷大多數人都在反對,那攻打倭奴就是無稽之談。
戰爭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若是國內思想不統一,尤其是朝廷上層們思想不統一,那麼想調動這場戰爭就會十分困難。
其實說白了,時機還不夠,倭奴和明朝之間的矛盾還沒激化到非打不可。
但是快了,陳策有這種預感。
弘治皇帝又道:“朝鮮晉城大君政變成功了,推翻了李隆的統治。”
“兵器貿易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依你看,以後還需要做兵器貿易,或者和其他國家做兵器貿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