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鎮》在《人民文學》上連載結束,人文社這邊有將其出版的想法。
與江弦接觸的是李景峰,他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北組的組長。
人文社的組在三樓,分為北組和南組兩個編輯室,以長江為界,將南北兩地作者分由南組和北組負責。
江弦是京城人,自然是北組來接洽。
李景峰是個高個子,東北人,他遺憾道:“你啊,你這篇《芙蓉鎮》把素材浪費了,這本來是可以寫成好幾部作品的生活,你全都壓縮進二十萬字的篇幅裡去了。”
“我倒沒覺得。”江弦搖搖頭,“作為一名作家,每一篇都應該傾儘所有,還要有所保留,那一定是不合格的寫作。”
“伱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不過也是,不然不可能寫的這麼好。”
李景峰曾經作為馮驥才的編輯,這個人為人很熱情,把作者當朋友,同憂同喜,不止一次請落魄到極點的馮驥才到家裡吃豬肉餡的餃子。
“說起來,景峰同誌,你還是我的第一位男編輯。”江弦忍不住道。
“是麼?”李景峰詫異。
江弦點點頭。
一個一個的點。
自他寫文章以來,章德寧、王扶、李小林,這三位編輯,一抹水的女編輯,他還真從沒和男編輯合作過。
“那我可算是相當榮幸。”李景峰笑笑,“大馮老上我們家吃餃子,回頭我請你倆一塊上我們家吃一頓去。”
李景峰這邀請,就比顧成讓江弦放心的多。
出版的事情相對來說比較輕鬆,江弦已經在《人民文學》上連載過了,也不需要再改什麼稿子,隻需要和出版社核對一些細節。
李景峰就給他提了一個要求,“江弦,能不能請圈子裡一些老作家,來幫你寫一篇序。”
“這個我回頭聯係一下。”江弦想了想,他人脈還挺廣的,老頭兒也認識不少。
讓哪位來給他寫呢?
“江弦,我、我不行了.”朱琳的胸脯不斷起伏著。
汗水把她光潔的額頭全都打濕了,沾染了幾絲碎發。
江弦鐵石心腸,“這才到哪啊?”
“彆呀,我受不了,這也太劇烈了。”朱琳埋怨。
西城區北海公園,兩人騎著自行車,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不遠處矗立著一座白塔。
“得,歇會兒。”
他找了個地方把自行車停下,拿條鐵鏈子,跟朱琳的車一塊兒捆樹上。
“去那邊兒坐坐。”
江弦指了指一條長椅,倆人並排坐下。
朱琳從包裡取出保溫杯,是那種老款,小米黃的杯壁,上麵花了一朵紅色的鬱金香。
“喝點水吧。
她殷勤的倒了一小杯到杯蓋子裡,江弦一口喝完,已經有點涼了。
朱琳抱著杯子喝一小口,“為什麼把艾京華寫成了一個自行車運動員呢?我不是嫌騎自行車辛苦,就是有點好奇。”
“嗯,比較欣賞自行車運動員頑強拚搏和不服輸的精神,剛好和艾京華這個人物性格相近,就在她身上表達出來。”
電影裡的艾京華,不光是自行車運動員,還會駕駛摩托車。
趙靜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還特地跑去跟自行車運動員混了一段時間。
朱琳把杯子放在腿上,“我覺得拍電影有一樣也特彆好,拍一部電影,隻要肯學,還能學一些本事。”
“小朱同誌覺悟可夠高的。”
不遠處,有手持小剪刀的剪影藝人,不時地低聲招呼著路過的行人:“剪個影吧,留個紀念。”
這叫肖像剪影,也挺好玩。
江弦跟朱琳倆人溜溜達達過去。
“師傅,多少錢剪一個?”
“3分。”
他看朱琳一眼,“剪一個?”
“彆了,多浪費錢啊。”
“害,不浪費。”江弦看的特彆開,利利索索掏錢,拉著朱琳在凳子上坐下。
以後京城都難找這些人兒了。
一個人剪一個側臉,也就花一分鐘,人老頭兒手特巧,剪出來的跟照相機照出來似得。
“還真能看出來是個人形。”朱琳頗感奇異。
“我看看你的。”
朱琳把她那個給他,江弦舉起來,跟朱琳側臉一比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