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蕉啤酒到香蕉白酒的轉換,隻是多了一個蒸餾冷凝的流程。
該買的工具,奧德彪這兩天已經買齊了。
主要就兩件東西,大油桶和銅管。
把陶罐裡的香蕉啤酒漏鬥倒進油桶中,油桶提前已經清洗乾淨了,沒有混用。
然後用三塊大石頭把油桶底部墊高,放些木柴在油桶底下不斷燃燒加熱。
再把銅管的一端塞進油桶裡,找了一些乾淨的破布把銅管口周圍的縫隙堵上。
奧德彪又搬了塊大石頭壓在銅管和油桶的連接處。
他已經儘最大可能確保密封效果,讓油桶內部的氣體隻能通過銅管向外排出。
等油桶底部被木柴燒得發黑,不斷加熱後。
香蕉啤酒加熱後的蒸汽就會通過這根銅管進入到奧德彪事先準備好的新桶裡。
等冷卻後,新鮮的瓦拉吉就差不多做好了。
酒的度數大概會有五六十多度。
這是烏乾達家庭小作坊釀造香蕉白酒的流程,正規工廠很少會用香蕉製酒。
他們會選用性價比更高的甘蔗汁釀酒。
不過奧德彪也沒有完全照抄烏乾達小作坊的製作流程。
因為這個流程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沒有去除頭酒和尾酒。
要知道,蒸餾初期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流出來的部分叫做頭酒。
頭酒呈乳黃色,度數較高,含有過多的甲醇、雜醇油被其他有害物質。
消費者喝了之後會頭疼欲裂,兩眼一抹黑根本找不準方向。
尾酒則是在蒸餾末期最後流出的部分。
尾酒的酒精度數較低,其中可能含有較多的乳酸、酯酸和雜醇油等物質。
酒體渾濁,具有較大的邪雜味,口感也較差,因此尾酒也不建議直接飲用。
在華夏地區,釀酒的過程中,“掐頭去尾”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即去除頭酒和尾酒,隻保留中間部分的酒。
這樣可以提高酒的質量和口感,減少有害物質的含量。
但非洲的烏乾達釀酒小作坊就顧不得這麼多了,大多數根本不管頭酒尾酒,統統混在一起賣。
有人統計過,在烏乾達的卡巴萊區,三周內就有超過80人因喝酒死亡。
原因就是喝了大量被甲醇汙染的瓦拉吉而喪命。
但當地民眾仍然不以為意,寧願拿出60%的工資出來喝酒。
後來烏乾達政府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這些製酒作坊的蒸餾流程進行嚴格管控。
小作坊主不僅需要到政府那邊申請營業執照、生產執照,釀造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報備。
為此還遭到了作坊主和民眾的一致反對。
但喝酒死亡率確實降了下去。
奧德彪隻是想要求財,不想把事情做得那麼絕,所以頭酒和尾酒肯定不能混在一起賣的。
真因為他釀的酒喝死一些人的話,他生意也不會長久。
烏乾達的國情和布隆迪的國情又不一樣,布隆迪人可沒有烏乾達人那麼嗜酒,喝死都心甘情願。
再說了,其實頭酒和尾酒也不用扔,再利用一次就能飲用了。
隻要把收集到的頭酒尾酒稀釋到15%,再進行蒸餾就行。
或者乾脆不稀釋,蒸餾下一批香蕉啤酒的時候直接把上次留下的頭酒尾酒倒進去一起蒸餾就行。
損失其實不算很大,但烏乾達的作坊主就是不分離頭酒和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