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迫不得已,誰也不想背井離鄉!”梁永豐道。
“其實我們最緊缺的可能不是技術工人!”龔少傑想了想又道,“在廣州設立分廠後,我估計技術工人方麵能招到不少人,但是能夠設計模具、畫圖的高級技術人才,恐怕會很少。”
“為什麼?”梁永豐問。
“一方麵這種人才本來就比較少,需要大中專以上文化基礎,還需要多年工作經驗,1977年恢複高考後,第一批學生都還沒有畢業,現在做這方麵的人,至少是1965年就考上大中專院線的的!”龔少傑攤了攤手,“另一方麵國營廠子就是鐵飯碗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做他們這些工作的,又不能像一線工人那樣,辦理提前病退,讓子女接班!能狠下心辭職的,畢竟是少數!”
梁永豐想了想道,“既然這樣了,我們不妨做的更徹底一些!”
“更徹底?”龔少傑一愣。
“他們不願意辭職,咱們就不要求他們辭職,隻要能乾活就行!”梁永豐道。
“您是說兼職?”龔少傑明白了梁永豐的意思。
“我覺得叫周末工程師更好一些!國營廠子白天上班,咱們就晚上工作,周末上班,節假日上班。我們不需要他們按時點卯,隻要能按時完成工作,交出合格的產品,咱們就按件給他們工資,他們甚至可以把東西拿回家做!”梁永豐道。
周末工程師是國內八十年代後期興起的一種現象。
當時民營經濟、小集體經濟迅速崛起,他們渴望發展,但是又沒有足夠的人才,就隻能去國有大廠,請人家的工程師、技師周末過來,給他們乾活。
韓國也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從**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每逢周末,三星、現代、lg等公司,就到日本整架整架的包下飛機,拉著日本工程師到韓國“指導工作”。
這才成就了韓國的半導體和液晶麵板產業。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第一線,也是最早受國外產品衝擊的地方。
“不過還是得找個能安放機床的地方,總不能讓他們把機床也帶回家!”龔少傑又道。
……
第二天,吃過早飯。
劉宣德、關運昌去曹蒙德家裡答複他們昨天的問題。
梁永豐和龔少傑、黃衛出去找房子。
按照梁永豐的意思,肯定是要自己建房子做工廠。
此時的廣州市區就局限在越秀、荔灣、東山(後合並入越秀區)、河南(後改名海珠區),而且還是其中一小部分,至於其他的地方都叫郊區。
直到1985年,廣州才把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了天河區。
從行政區劃上,工業大道屬於河南區。
河南區後來改名海珠區,卻不等同於後世的海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