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鄭他兩個人說起來也不是什麼益州的豪族子弟,不過就是駐守在漢中的大將罷了。
在家族之中他們算是整個家族的希望,但在整個大漢他們卻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或許就是因為過於平凡,所以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建功無望。
前世,因為諸葛亮隴右敗退,趙雲撤回漢中,他們覺得跟著大漢已經沒有任何的希望了,所以各自帶著自己的本部兵馬直接轉身投降了曹魏,投降了司馬懿。
當然,即便是投降了司馬懿,他們也並沒有換來高官厚祿。
或許就連諸葛亮都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那就是大漢的國力和底蘊是遠不如曹魏一方的。
換而言之,這兩個家夥在諸葛亮的麾下都沒有什麼發展可言。
去了人才濟濟的曹魏那就更加的泯然失色了。
他們本以為自己能夠和當年的孟達一樣,一躍而起,成為了曹丕的心腹愛將,甚至還能夠混個封爵或者什麼將軍。
誰知道,最後將兵權都丟了,從此天下再也沒有他們的聲響。
前世如此結果,今生他們在一次次的機緣巧合之下,依舊是走向了這條道路。
首先他們駐守在漢中,叛離大漢的原因之中也少不了魏延性格的問題,雖然這並非是主要的原因。
但魏延的性格也地確實不好與人相處,他們能力平庸,平日裡也不被魏延這位漢中都督所喜。
因此他們的心中早就有了怨言。
之後這一次諸葛亮在隴右站穩腳跟,讓他們以為大漢還有些許的希望,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投降曹魏,投降司馬懿。
但在短暫的興奮之下,他們也發現即便是大漢多了一個隴右其實對於整個大漢來說,對於整個天下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哪怕是大漢多上一個涼州,相比較於大魏來說依舊是不足為慮,隻需要在蕭關和廣魏一帶布置重兵,他們就沒有辦法衝擊曹魏。
因此姚靜和鄭他兩個人再次重新審視起了現在的局麵。
就在他們猶豫不決,不知道是不是要背叛大漢,放棄自己的家族轉而投入曹魏懷抱的時候。
諸葛亮的有一條命令幫助他們徹底下定了決心。
那就是開通隴右邊市,需要漢中兵馬協助漢中郡守和代理漢中都督兩人運送調撥大量的輜重進入隴右。
而此時漢中的兵馬絕大部分都被送到了隴右之中,因此隻能動用一些之前沒有動用過的將領和駐守兵馬了。
姚靜和鄭他兩個人就是在這個情況下被直接選中的,成為了無數幸運兒之中的一兩個!
同時兩個人也因為不斷轉運糧草輜重進入隴右,從原本的清閒無趣也毫無未來,變成了勞累異常且看不到希望。
因此兩個人終於是生出來了那個想法,乾脆帶著自己麾下的將士們投奔上庸算了。
若是司馬懿能夠從上庸直接通過他們攻入漢中,甚至是占據漢中。
那麼他們就是大功一件,封侯更是指日可待,日後榮華富貴絕對是少不了的。
就算是沒有成功,他們兩個人加起來也有七千多人呢。
這在大漢都算得上是相當不俗的一支兵馬了,此時進入上庸肯定也可以得到不小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