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我要個實驗室_重回70娶知青:打破美蘇壟斷,國士無雙!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三十章 我要個實驗室(1 / 2)

劉慧彥不確定張軍的身份,可張軍現在越是猶豫,他心裡越發覺得張軍有什麼了不起的背景。

張軍沉吟著說道“劉主任,我跟你說實話,我主要的研究方向不是化肥,是種子。”

“我需要一個種子研究室,你們要是能給我提供,我就來!”

一個研究室可要花不少的錢。

“這……這可能有點難啊!”劉慧彥也想答應,但他沒有這權限。

張軍也不著急“劉主任,工資待遇我不提要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個種子研究室。”

“當然,那些高精尖的研究設備我不會提,這也不現實。”

“但小型溫室、顯微鏡等基礎設備,我必須要。”

其實劉慧彥不答應,多說點好話,張軍也會去的。

畢竟化肥廠也有自己的實驗室,雖然是研究化肥的。

劉慧彥試探著問道“張兄弟,我冒昧的問一句,你準備研究什麼種子?”

張軍早就想過這個問題“現在主要是水稻。”

之所以選擇水稻,是因為水稻是國家主要主糧。

張軍沒想搞袁老的雜交水稻,那個已經在1973年成功了。

後來常吃的大米,大部分都是雜交水稻,但並不是袁老的那個雜交水稻,而是延伸出來的。

七十年代末,水稻畝產在七百斤左右,偶爾有多的能達到八百斤。

但後來的農村,水稻隨隨便便就能上千斤,不說那種特殊培養的,稍微花點心思,有的畝產甚至能達到一千四百斤左右。

當然,也有少數特殊情況,可以超過一千七八百斤,甚至兩千斤,可這是特殊情況,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

影響水稻產量主要是三個原因,種子、肥料、農藥。

這三者影響基本持平。

有了之前化肥配方,隻要量產,肥料的問題基本能解決百分之七八十,隻要把新種子弄出來,就解決了兩個問題。

畝產量不說達到一千二百斤。

一千斤肯定沒有什麼問題。

國內水稻種植麵積大概在兩億畝左右,一畝多兩百斤,那就是兩百億斤。

多產這麼多糧食,絕對能解決國內很多問題。

劉慧彥又問道“要是真成功了,算不算化肥廠的?”

張軍並不介意帶上化肥廠“研究人員是我,單位是縣化肥廠,其他無所謂。”

隻要帶上單位,那化肥廠的領導就能撈到功勞。

劉慧彥細細琢磨了一會“你有幾成把握,要多長時間?”

研究種子的時間通常都比較長。

少則幾年,長則十幾年。

這中間要無數的實驗、種植。

水稻有很多種,比如有一到十種。

大家先在研究室,研究各種種子、數據,然後選出兩個品種相互授粉。

比如拿一號和二號原生種子種出甲品種。

然後用甲品種跟三號原生品種相互授粉,可能種植出來的產量就會大幅度提高。


最新小说: 我略微出手,就是係統的極限 全員瘋批攻略,乖軟美人殺瘋了 開局天幕曝光我會成為千古一帝 三國:什麼!貂蟬是我姐! 殺穿副本後,我在規則裡養大邪神 大唐:八歲逛青樓,父皇你也在啊 移動城市種田指南 嫁殘廢,被流放,神醫嬌妻救忠良 廢後穿成全網黑?我在求生綜藝成c位 兵王上娘炮綜藝,頂流前妻坐不住